第1237章議論(二)
帳篷中的人很快開起了討伐大會。
相比于西方汗阿史那求羅,東邊的突厥貴族們對待王庭的態度上面,好像有著更多的不滿等待發泄。
可實際上呢,自阿史那楊環登上汗位之后,突厥東邊的人們除了一些叛亂之外并沒有經歷太多的戰事。
牧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貴族們也漸漸富裕了起來,王庭派出的土屯并沒有橫征暴斂,在政治上團結各部首領,在經常引起紛爭的草場劃分上面,做出比較明確的規定,消弭敵對部落的隔閡。
北邊呢,阿史那什缽芯帶領著突厥人抵擋住了世仇的進攻,這些年因為汗帳南遷而帶來的種種惡果,也在逐漸修補之中。
可以說,阿史那楊環繼承了啟民可汗在時的一些政策,她也確實不很喜歡戰爭,所以突厥這些年雖然還是戰亂不絕,卻比始畢可汗在時平靜的多。
除了阿史那求羅和射匱可汗一戰之外,突厥王庭再沒有大規模的招募各部參戰,隔上幾年便召開一次的草原盟會上,很多部落首領確實衷心的為可汗獻上了自己的感激。
但是話說回來了,突厥還是無可挽回的走上了下坡路。
當初始畢可汗率三十萬人南征之時,中原有人便感慨戎狄之盛亙古未有,而時至今日,即便中原殘破如此,但大唐的朝中重臣們,哪個也不認為突厥不可戰勝。
甚至于像宇文歆之類的邊將守臣,還想著主動出擊,給突厥來上一下。
這其實就是突厥衰敗的表象。
很多人都說始畢可汗雄才大略,將突厥帶上了巔峰,實際上他和楊廣差不多,都在吃父親積攢下來的老本而已。
………………
東邊的貴族們對王庭有著濃重的敵意,一來是因為阿史那多聞的野心所致,二來呢,則是慣性使然。
東方各部漸漸強大了起來,阿史那埃利佛未曾完成的事業也就交到了他們的手上,很多貴族首領都很愿意看到阿史那多聞取代那個女人登上汗位,這對他們有著很大的好處。
所以突利汗的汗帳之中,詆毀突厥可汗的戲碼向來是保留節目,每次密會若不說上兩句,別說阿史那多聞的心腹們會覺著念頭不夠通達,便是阿史那多聞都會感覺少點什么似的。
至于南邊的大唐,現在也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貴族們的嘴邊,不過可以看做是附帶的。
和南邊的人糾纏太久了,你強我弱,你弱我強,最終卻誰也奈何不得誰,大家對此有點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