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9章鹽政
一場對阿史那多聞的大圍剿即將在遼東遼西地區上演。
作為盟約的一部分,兩國都不想看到阿史那多聞在遼東坐大,不會給阿史那多聞成為另外一個扶余王的機會。
李破同意了宇文歆的建言,并允許他團結遼東遼西的各族部眾,為之后在遼東城開設貿易市場做準備。
大唐和突厥的盟約之中,就是想將遼東地區作為自貿區來定位,兩國都會在這里駐軍,震懾那些不守規矩的部族。
同時突厥人也不愿意大唐這里擴散自己的影響力,與大唐相約,大唐不得像前隋一般大肆招收遼東部族為己用。
反正就是相互牽制,不讓東北地區落入對方手里罷了。
而實際操作中,都給對方留下了很多的空子,誰也不會認認真真的去遵守盟約中的規定,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流血沖突,一些小動作都在所難免。
就像是現在,既然想在遼東城設立邊市,那就得和遼東,遼西的各個部族來往買賣,他們喜歡不喜歡以一種友善平和方式相處?不見得吧?
那里的人們比突厥人更習慣做一些無本買賣,想讓他們平靜下來,不流點血怎么成?
李破就覺得,通往遼東城的馳道需要東北的部族貢獻出力量,那里亂七八糟的人太多了些,總也有人想要稱王稱霸一番。
大唐的軍旅正好借此機會告訴他們,修路是改變他們那落后而又野蠻的生活的最好方式,只有埋頭修路,純凈身心,才能更好的靠近他們信仰的各路神祇。
…………
七月末,在大唐各地都在準備著進入繁忙的秋收時節的日子里,一船船的海鹽經由漕運到達了長安,洛陽這些北方大城。
各處的鹽價應聲大跌,大肆沖擊了以湖鹽,井鹽,巖鹽等為主的鹽市,鹽價迅速低到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
加上秋收在即,各處報上來的消息都極為樂觀,糧價也在走低當中。
也就是說,在元貞七年這一年的末尾,大唐的基礎物價終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沒有后來經濟學中那么多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問題,在當世簡單的農業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當中,基礎物價的低廉,是保證社會繁榮的先決條件。
自古以來,向來有谷賤傷農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