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第九十章 非要搶那便搶
此案遺波遠不止于此,還動搖了佛教、道教甚至其他少數教派在京城的民心根基。
豫王趁機上了奏折,請求朝廷拆除包括靈光寺在內的十三座寺廟、道觀,收回千余份僧人與道士的度牒,讓這些出家人還俗為民,并請退還僧田、道田為民田,重新丈量分配。
內閣五位大學士因此又吵了一架,各自上了票擬,三票贊成,兩票反對。皇帝考慮后,批了個準。
這一波操作很是刷新了朝堂上下對這位浪蕩王爺的觀感,在民間亦是贊譽頗多。而那些宗教人士及其信徒們,在背后把他恨了個咬牙切齒,不少方士甚至私下流言,豫王瀆佛滅道不敬神明,他們要做法上告天庭,讓天雷劈他。
豫王聽聞哈哈大笑,說道:“讓他們去做法,本王等著天雷來劈。如若不來,本王不介意也當一回西門豹,讓他們上天做神使。”
當然這是后話了。眼下,豫王正在慈寧宮外,聽聞皇帝在里面請安,不進去湊熱鬧,自找了個臨水的涼亭歇候。
殿內,皇帝見太后嘆息,忽然道:“母后可還記得,朕初登基不久,母后于壽宴上,為喜愛的瓊花品種——‘聚八仙’作詩,‘潔白全無一點瑕,玉皇敕賜上皇家。花神不敢輕分拆,天下應無第二花。’此詩一出,天下哪里還有敢私自栽種的,都說是皇家花。南直隸、兩湖等地官員,紛紛挖掘植株,以車船不遠千里、勞民傷財地送至京城,栽種出漫山遍野的花林,以討母后歡心。
“可惜這花在京城水土不服,次年便盡數枯萎,而原產地的‘聚八仙’品種,如今已然絕跡矣。”
太后聲音尖銳地說:“皇帝想說什么,不必拐彎抹角,直接說罷。”
皇帝溫聲道:“身為上位者,對下恩寵容易,愛重難;攫取容易,成全難。對己,自縱容易,自律難。母后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女子,是億萬子民之母,理當以身作則。”
“好個以身作則!”太后一拍炕桌,“你是不是想說,正是因為我對繼堯的恩寵,才導致他借勢作威,犯下大罪,荼毒百姓?”
皇帝拱手請罪:“兒子不敢。”
太后微微冷笑:“皇帝是個好皇帝,是我一手養出的好兒子。可我這好兒子,怎么就不懂母親的心呢?”
皇帝還想說點什么,太后直接端茶送客:“你回去吧,我身子倦了,要休息。”
皇帝只得起身告退,將折子收回袖中,又把一個包袱留在炕桌上,說:“這是慈寧宮遺失之物,兒子幫忙尋了回來,望母后妥善收藏。”
待他走后,太后解開包袱,見是一個玉枕,登時怔住。這玉枕曾是她床上所用,繼堯纏著她討要,說要留做念想。她覺得不妥,沒有答應。誰料那廝恃寵生嬌,偷偷把玉枕拿走,她事后發現,訓斥了幾句,倒也沒有較真非要他還回來。
此番卻因為繼堯事發,玉枕落在了皇帝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