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第216章 你的禮朕喜歡
蘇晏其實不太喜歡雅樂。雅樂講究的是個“正”字,為了不出格少用變調,演奏技巧也單一,旋律就顯得平淡拖沓。按照后世的話來說,就叫主旋律、假大空。
雖然在上流社會的禮儀活動中,雅樂才是陽春白雪,但民間始終對其欣賞不能,覺得勾欄小調都比它聽著有意思。而不少貴族也忍受不了雅樂的沉悶呆板,偷偷聽起了靡靡之音。所以孔子當初才感嘆“禮崩樂壞”。
但誰要是在正式場合說雅樂不好聽,那就要被衛道士們指責為審美低俗,甚至不知倫禮了。
蘇晏才沒那個裝十三的興趣。說民樂低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一曲《迎鑾曲》奏完,邊月得皇帝贊了聲“不錯”,得意揚揚地目視蘇晏:“不知蘇大人那首從‘江邊一老翁’處聽來的曲兒,是什么鄉野調子?別是自己寫的,不好意思署名就假稱聽來的,拿到御前來濫竽充數罷?”
蘇晏知道邊月故意挑釁,無非是覺得專業領域被人侵犯了。自己要是自娛自樂,找幾個樂師在家演奏,說不定他聽到了還能一笑而過。但獻禮于御前,無形中就是別了他的苗頭,所以要借機生事,本質上還是爭寵。
蘇晏懶得跟這種人多費口舌,敷衍地笑了笑:“邊大人,你獻你的雅樂,我獻我的民樂,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不好么,何必非要替皇爺操這份擇優汰劣的心,再說你也操不起呀。”
邊月聽他話中影射之意,氣不打一處來,朝皇帝拱手:“陛下圣明,微臣絕無僭越之意,只因司掌禮樂,想聽一聽蘇大人進獻的曲子而已。尚算精良的話,收錄進太樂署的曲譜總覽中也無妨。”
與他交好的幾名官員附和道:“邊大人乃是樂理大家,連他都沒聽過的曲子,想是從未現過世的新作。不如就讓蘇大人同在御前獻曲,以貽君一笑,也好讓我等都見識見識蘇大人的高才。”
話說得似乎在理,但蘇晏如何聽不出來,這是暗嘲他班門弄斧,一旦曬出外行水平來,必將淪為朝臣們的笑柄。
景隆帝看了蘇晏一眼,有意為他掩護,說道:“新曲方成,樂工尚未熟悉,倉促間恐難演奏。”
邊月忙答:“啟稟陛下,蘇大人若是不擅長器樂,不愿親奏,太樂署的樂師均善鼓彈,技術精湛,哪怕新曲譜,看上兩遍也便上手了。”
景隆帝沉默了一下,又道:“既然是壽禮,朕收下了,也未必非得在此刻就聽——”
“陛下!”蘇晏忽然揚聲道,“臣的確不擅長器樂,既然邊大人對太樂署的樂師這般有信心,當場演奏臣所獻之曲亦無不可。也無需整個班子,一琵琶、一洞簫足矣。”
他這么說了,想必是心中有數,皇帝嘴角浮起一絲笑意,頷首道:“準。”
邊月從樂工中喚出兩人,對蘇晏道:“這是我太樂署最好的琵琶師與簫師,回頭可別賴他們學藝不精啊。”
蘇晏不以為意地笑笑,將內侍送下來的曲譜遞給這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