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船山藏 (求訂閱、月票)
要么,隱于山林之間,以隱士自居,閑時做些名章佳句,收授學生,以此邀買清名。
若是能拒絕幾次朝廷征召,那就更美了。
在文人之中,那叫養望。
這也并非虛偽,不過也同樣是一種達成心中抱負的手段罷了。
雖然有些不敬,但江舟估計,他那位便宜老師李東陽,也是玩兒的這一招。
飛梁圖錄中那人卻非如此。
既不彎腰事權貴,也不隱于山林養望。
此人似乎是大器晚成,年過半百,才考取了舉人功名,一時傳為佳話。
這一點,也是他成為名士的主要因素。
他卻并沒有繼續向上進取,而是用一些有失文人風骨的方式,托了關系,求了一個小小的縣令,到了那亶縣為官。
別人以為他是有自知之明,才能不過如此。
但此人到了亶縣,勤政愛民,革除積蔽,收流民,建學塾,興農事,辟商道,百業漸興。
名聲漸傳,亶縣百姓皆敬稱其為“眉公”,時人贊其“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亶縣地處偏僻,但其地物產頗豐,只因被黃河阻斷與外界之路,是致令其貧困的最大因素。
修橋是唯一出路。
但若要在黃河急流之上架橋,所費之靡,絕非亶縣這等窮困之地負擔得起。
眉公便率領百姓,日以繼夜,以竹木制舟千余,搓江藤為繩,架于黃河之上,再輔上竹木為軌,架起一座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