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御門聽政
早朝,也叫御門聽政,俗稱小朝會,一般在皇極門前就行。至于在皇極(殿diàn)中舉行的,那是大朝會,一年當中只有三大節和特殊喜慶時才在皇極(殿diàn)中舉行大朝儀。
明朝當官的比現在的公務猿上班累多了,簡直就是苦((逼bī)bī),每天先是早朝,然后再到各衙門坐班。
在明初,明成祖朱棣比較勤政,正常在卯時就開始早朝了,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時間早晨五點,百官們往往凌晨三點就到午門外等候。
第二(日rì),朱慈烺早早就起來了,在用完早膳后,朱慈烺就趕去了乾清宮,和崇禎皇帝一起早朝。
期盼中的御門聽政終于開始了,此時的皇極門前已經站好了上百名官員。
最前面的是以內閣首輔溫體仁為首的一群內閣大學士,后面是勛貴和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在百官最后面則是站著一群握著刀的錦衣衛校尉。
文武百官個個站的筆直,沒有人敢亂動,因為這個時候,有負責糾察的御史在旁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朝會后聽候處理,有些過份的直接就會被錦衣衛當場拖出去。
皇極門上廊內正中處是皇帝的御座所在,御座兩旁站立著(身shēn)穿鎧甲的大漢將軍,很是威武,負責保護皇帝。
御座下首兩側站著一些鐘鼓司的樂隊,當崇禎皇帝達到御門的時候,一個太監鳴鞭,接著鐘鼓司奏樂。
錦衣衛的力士也迅速撐起五傘蓋、四團扇,還有一些亂七八糟代表天帝出巡的儀仗,然后從東西兩側跟著崇禎皇帝登上丹墀,站立在皇帝御座后左右。
崇禎皇帝在御座坐下后,一個太監再次鳴鞭,立刻就有個內監上前一步,長聲喊道:“跪!”
文武百官行一叩三拜之禮,山呼萬歲,隨后早朝才算正式開始,這一系列流程下來,很是高端。
行完禮后,百官抬頭偷看,只見御座旁邊加了個座位,上面坐了個少年,正是當今的太子(殿diàn)下朱慈烺。
不少人雖然有些差異,但也沒人敢說什么,畢竟東宮已經出閣了,有資格參與朝政,只是沒想到這么小就參與了。
朱慈烺坐在崇禎皇帝的下手,心中驚嘆,原來上個早朝這么多規矩,完全不像后世影視里那么簡單,在大(殿diàn)里舉行,就十幾個大臣參與。
這早朝完全就是露天舉行的啊,而且官員超多,加上一些皇親國戚足有數百人啊,聽說太祖朱元璋期間,甚至有上千人。
不過這么多人,估計大多數來打醬油的,后面完全聽不到前面講話。其實后面官員品階低,幾乎也插不上嘴,不過,重在參與嘛!
朱慈烺坐在木椅上,像是在旁聽,他發現,早朝開始后,官員也不是隨便能出來奏事的,還有一(套tào)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