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小緬子不經打呀!
第二輪射擊主要是壓制之前沒有被集中的緬軍,照顧的相當仔細。
僅僅兩輪,沒見過大世面的土司兵,在中槍后陣線基本潰散到處尋找掩體,無法形成團體戰斗力,連興致高昂準備來撿戰利品的土司們,也都嗷嗷叫著鳥語,駕著大象往后挪。
“小緬子不經打呀!”
馬祥麟砸了咂嘴,隨即讓自己的一千白桿兵出陣殺敵。
白桿兵是一支善于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即便明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冷兵器發展成為了全員火器部隊,但白桿兵依舊保持著冷兵器。
他們的兵器是白桿長矛,這種長矛是秦良玉根據當地的地勢特點而創制的武器,用結實的白木做成長桿,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
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桿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墻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于山地作戰。
此次入緬,白桿兵對緬甸的山地適應力表現驚人,折損極少,深受友軍的稱贊。
馬祥麟命令下達后,白桿兵并非抄起長矛殺過去,而是取下弓箭對緬軍來了幾輪箭雨。
按理說,火槍比弓箭更好用,射程上碾壓弓箭。
但在緬甸這種復雜的地形,緬軍更害怕弓箭!
行軍中,明軍曾俘虜了一名緬軍頭目,該頭目爆料稱:“我軍人人害怕弓箭,箭比不得槍炮,但放時無聲,難以躲避。”
這老緬子的意思是,明軍的火槍火炮放時有聲音,聽見了還能馬上臥倒或者依據地形尋找掩體,而弓箭從遠距離射過來的時候很難聽到聲響。
而且弓箭集體拋射的威力驚人,又是拋物線,在一定程度上比火槍更有效果。
“嗖!嗖!嗖......”
大量弓箭拋物線落地的聲音傳來,白桿兵的箭矢對已經不成陣線的緬軍開始了無差別的拋射射殺!
伴隨著緬甸門戶兵一聲聲慘叫,倒下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