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春耕(求訂閱)
朱慈烺呵呵笑道:“楊卿這就難辦了?鳳陽府不是還有一些下等地嗎?組織百姓去墾荒就是了。”
楊廷麟道:“殿下,那點地完全不夠啊,周圍各府來的百姓們太多了,足有幾十萬人啊,都等著分地呢!”
朱慈烺道:“繼續(xù)招募屯田兵,先招募登記下來,田地過段時間再分,鳳陽府還有幾百萬畝的下等地沒開墾,可以把他們變成民屯田,分給那些沒有成為屯田兵的人家,每戶四十畝,鳳陽府的下等地先用著,還有那些沒種莊稼被沒收上來的地,也都分了!”
楊廷麟不解道:“那招募的屯田兵,他們分哪里的土地呢?”
朱慈烺笑道:“自然是周圍其他各府的土地!”
各地衛(wèi)所制度崩壞,七成以上的土地都被衛(wèi)所軍官侵占,這地不收回來不是浪費嗎?至于剩下一些軍戶占有的土地,朱慈烺沒打算動,那本來就是人家的。
收回來的土地,再分出去,不管是軍屯還是民屯只有土地使用權(quán),沒有交易權(quán),也就是不能賣,只能自己用,還得種糧食。
朱慈烺打算慢慢將土地國有化,想要避免土地兼并,也只能將土地國有化禁止買賣,由朝廷分配調(diào)控。
雖然這個難度很大,但也必須要做,土地兼并問題是一個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如果放任不管,不著手去解決,只會是掩耳盜鈴。
朱慈烺嘆息道:事情慢慢來吧,能收多少算多少,未來幾年天災更重,波及面積更廣,想要扛過去,糧食產(chǎn)量必須提高。
封建社會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一旦遇到天災糧食減產(chǎn)或是絕產(chǎn),一年都能要人命,更別說明末的連續(xù)七八年旱災,甚至陜西一些地方持續(xù)十幾年的旱災。
封建王朝的救災制度主要分為災前預防、災中救助和災后救濟三個階段,災前預防就是興修水利,其實主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各地官府官倉事先屯糧,遇到天災再開倉放糧食救濟。
明末這個時候,許多地方持續(xù)了幾年的天災,各地官府的糧倉里連個老鼠都沒有,哪里還有糧食賑災,當官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餓死,或是聚眾造反搶大戶。
楊廷麟離開皇城回到府衙后,立刻在各地張貼告示,招募預備屯田兵,不過這次名額僅限十萬人,還得等待一段時間再分田。
※※※※※※※※※※※※※
北京紫禁城,文華殿中,崇禎皇帝正看著朱慈烺先后發(fā)來的幾本奏疏。
先是關(guān)于鳳陽八衛(wèi)一所的事情,朱慈烺寫的內(nèi)容雖然不多,但所附帶的證據(jù)十分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