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大清亡了
天武八年三月初八,稷山之戰(zhàn),明軍南路大軍擊潰清廷最后一道防線,繼續(xù)揮師北上。
三月十二日,南路軍渡過漢江抵達盛京,大明太上皇的御駕出現(xiàn)在清國的國都外。
因為漢江路過盛京部分的河道超過了兩里寬,清廷又早早的下令拆除了周圍的所有從船只,因此南路軍光是渡河就花了好幾天時間。
這幾天寶貴的時間,給了茅元儀極大的希望,南北兩路大軍,幾乎一前一后抵達盛京城下,完成會師。
清國的國都盛京位于朝鮮半島中部,舊稱漢城,原是李氏朝鮮的國都,自從崇禎十三年被多爾袞占據(jù)后,就改稱為盛京。
這幾十年來,漢城可謂是多災(zāi)多難。
萬歷二十年,豐臣秀吉率日軍攻占漢城,朝鮮國王逃往鴨綠江,請求大明庇護。
日軍焚毀漢城宮殿、社稷、衙署、城門以及宮內(nèi)珍寶、歷代典籍、文物禮器,被明軍入朝擊潰后,日軍撤兵南下,臨行前將城中人民屠戮殆盡。
朝鮮之戰(zhàn)后,漢城又經(jīng)歷了皇太極領(lǐng)導(dǎo)下的八旗軍兩次入侵,韓國人稱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
清軍攻下漢城后,皇太極嚴令不得侵掠城中百姓,但八旗軍撤離時掠走了大量人口、金銀、牲畜。
多爾袞稱帝后為謀求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再度攻打漢城,滅了李氏朝鮮,抓了不少朝鮮青壯當(dāng)奴才,最終將大清的國都定在漢城。
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漢城的人口已有二十多萬,不過大多數(shù)漢八旗、滿八旗、蒙八旗的族人,還有部分朝鮮旗和東瀛旗,原本的朝鮮原住民大多被清廷驅(qū)趕到了城外。
盛京城外南方的地平線上,出現(xiàn)一片浩瀚的旗海,南路軍的巨大步軍方陣整齊而來,如同一座城堡。
北面和西面,一隊隊明軍騎兵呼嘯而來,后面奔來的騎兵越來越多。
最后大地出現(xiàn)了劇烈的抖動,天地中一片馬蹄作響,一片紅色的旗海疾馳而來,旗下滿是黑壓壓的騎兵,這是茅元儀所率的北路大軍。
明軍的陣列騰起了大片煙塵,煙塵的若隱若現(xiàn)中,整齊有序的腳步中轟然而響,震的平壤城中人心惶惶的。
在一片“萬勝”聲中,南北兩路大軍步騎匯合,各軍戰(zhàn)旗高高舉起,尤以中間太上皇御駕中的中軍龍纛,最為引人矚目。
很快,明軍三軍匯合,于盛京城下整隊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