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八,帝崩于重明宮。 謚號定為“桓”。 辟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國曰桓。 桓帝在位期間,西戎歸服,翰里罕漠讓于大乾版圖。算得上開疆拓土。而收歸燕南,則算“服遠”。 最初朝議禮部擬的謚號為“孝”、“貞”。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協(xié)時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清白守節(jié)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 前者的奏章給鐵慈直接扔下了金殿。群臣凜然。 后者依舊被鐵慈給否了。 雖然是美謚,但著重于個人品行,對帝王真正需要的文成武功之治毫無助益。 她不要父皇千秋之后,史書和人言評判里,對他的傀儡生涯有任何聯(lián)想。 群臣俯伏于階下,最終默認了新帝定下的這個“桓”字。 新帝將屬于自己的開疆拓土功績讓于先帝,是彌補也是孝心,千秋之下,終有定論。 桓帝廟號仁宗。 仁宗棺槨于二十七日奉靈之后,移柩于景山昭元殿。等待三年后再葬入皇陵。 順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新帝于承乾殿柩前即位。年號至明。 至高天意之下,但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