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私奔嗎?
不過雖然朝臣比較敏感,大乾學院那邊,卻依舊因為出眾的成績歡欣鼓舞,一時之間,投奔者眾,已經成為天下學子最為向往的圣地。
這一批新進士,按慣例一甲都進翰林院,二甲進各部當主事或各州做知府。三甲去各縣做推官或者知縣。
不過今年因為官員定額多已滿,相當一部分還在等候補缺。
為這事,太師專程進宮找了鐵慈一趟,又去找了吏部尚書,表示兒郎們的才華不應虛耗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所以倒也不必在乎什么品級官職,只要給他們發揮才干的機會就行。
話說到這個程度,從內閣到吏部,這幾年在身體健康上也多得太師處的良藥照拂,因此皇帝下了特旨,內閣和吏部加緊處理,最終這一批進士都得授官,派往六部和天下各州縣。
與此同時,鐵慈也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官員調動,對最近幾年因科舉、推舉、以及各種途徑授官的年輕官員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重新洗牌,涉及人數極多,很多都出身當初的幾大書院,不過大多是平調,也沒什么升官的,因此雖然內閣和吏部忙得焦頭爛額,倒也沒有太多異議。任內輪調,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這次涉及人數多一點罷了。
春闈和調動兩件大事,忙完了也就到了六月,其間過了皇帝圣壽,和之前幾年一樣,皇帝不賀壽,不辦慶典,不接受朝臣禮物和四方來賀。都是自己宮中和幾位重臣親信吃上一桌飯就完了。
據說是因為皇帝說重明之變導致國力受損,百姓受災,短期之內除了先帝各類祭儀之外,宮內不辦大型慶典,撙節一切不必要的開支。
用皇帝的話來說,就是花錢的地方多呢,何必再花大筆銀子請人吃飯?官兒們花費大量銀子給朕送禮,回頭再把這虧空從百姓身上搜刮回來,傷的都是朕的子民和江山,朕虧不虧?
這話群臣聽了唯有苦笑而已,心想您號稱寬仁,但對于貪賄官吏從來下手狠辣,和大奉那位一個比一個狠,現在全天下的官兒們,誰敢貪腐?
百姓們則對此盛贊不絕,皇帝接位以來,厲行節約,虛心納諫,文治天下,勸課農桑,予百官嚴加監督,予百姓休養生息,自然便政令通暢,天下升平,當得上英主之稱。
百姓們對皇帝還有一份憐惜在,憐惜她一介女子,于父母雙亡情人背叛離殤之際即位,卻從未消沉,時刻以天下和百姓為重,叫人心生敬重卻又不忍,總覺得這還不過是個雙十年華的女子啊,怎么就這樣打算一生在深宮寂寂而過了嗎?
因此當朝中傳出皇帝打算巡察天下的時候,往年對此都極為不愿,認為勞民傷財的百姓們,都很是歡欣鼓舞。
而朝中卻起了軒然大波。
沒人能想明白皇帝為什么忽然要巡視天下,不是說好要省錢的嗎?巡視天下,這一路上的儀仗、護駕、無數人的吃穿嚼用,還有沿途官府接待……耗費的豈止天文數字?
更不要說,萬一出了什么事,皇朝連個能繼承的人都沒有。
百官以賀梓為首,集體勸諫,皇帝這次卻似鐵了心,說當初先帝的愿望,就是看看他治下的江山,馬上年底就要奉先帝入景陵了,得在先帝入陵之前,替他把這天下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