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聶文洞的長長一躬,滿懷傷感內疚的認錯聲,那浩浩蕩蕩的流民隊伍里,響起了一聲哭喊。 一聲哭喊響起,似會傳染一般,這些長途跋涉而來,不少都死了親朋的流民們,皆認不出垂淚嗚咽。 聲勢之大,讓青州城頭的兵卒也都忍不住揉了揉眼眶,緊握兵器的手都有些濡濕。 馬車后方,于忘海垂手而立,見得這一幕,心中也不免有著觸動: “大人…” 車輦中,一衣袍發白,猶如老農般的老人,握著孫女的手,望向遍地嚎哭的流民隊伍。 不是。 自秦至明,三千年王朝更迭,大明疆域非是最遼闊、文治武功也遠非第一,可在民間的威望,卻是無可比擬的隆重。 也是在這青州城,有一小民,頭頂一本大誥,花十二年走入京都。 此事,曾轟動天下,更使青州人心歸附,青州兵,亦是誕生于那時。 曾幾何時,這都是一段君以誠待民,民以忠報君的假話。 “太祖啊……” 聶文洞啊,聶文洞。 “爺爺……” “大人?” “有勞黃兄陪我走一走這龍潭虎穴了!” 黃四象回以一笑,微微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