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差點意思
嘖,容易嘛他,周南覺著有這功夫,他拿左手都能畫出來了,雖然成品不保證是啥熊樣就是了。
倒也并非毫無依據,認真說起來,他慣用手其實是左手,不過打小被他家母上“逼迫”右手練習書法繪畫,再加上老周的樂器培養,兩手靈活度理論上差不離,無謂慣不慣用手,但確實沒專門訓練過左手書寫繪畫,比較沒譜。
得,現在想這些也不現實,眼下,還是靠這小姑娘比較實際,沒看手已經不抖了么~
不但不抖了,小姑娘甚至還看著周南的右臂踟躕半晌,主動開口加油鼓勁,“周,周支隊,您一定還可以畫像的!”
要說勇還是新人勇,沒看老人都沒人敢提嘛。
對于自己的對外悲情形象,周南已經不抱啥希望了,索性順著接口,“不能畫也不打緊,不還有你們這些接班人呢么。”
谷睟
還得是咱周支隊,一句話,小姑娘頓時斗志滿滿,“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到底是國內頂尖美院出來的,劉雯雯的功底相當可以,根據周南的描述,不斷調整著頭部結構,骨骼、肌肉位置。
其實只要比例對了,人像基本就像了八成,剩下的就要看細節。
時間無聲流逝,兩小時一晃而過,沒錯,不是每個人畫像都如周警官那么神速。但無論如何描繪,畫中人和他腦海記憶中的,始終差著那么點意思。
周南琢磨了下,大抵清楚缺憾到底出在了哪里。
“我想解教授應該也和你們講過,除了比例結構,想要畫的“像”,還有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形神兼備。”
眼前這幅畫像,不正是少了對人物內在性格和情緒的準確刻畫嗎?但也沒辦法,不親眼所見,光以語言去形容,比如偏執一詞,千人有千種理解千種畫法。所以這種東西很難形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觀察練習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
劉雯雯抱著畫板,態度十分端正的受教。
旁邊忽然響起武君的聲音,也不知是啥時候走進來的,“小周隊長過于嚴苛了哈,我看著畫的不錯呀,咱們又不是奔著拿獎去的,茲要能讓人認出來到底是誰就成。”
單從五官出發,這幅畫像確實已經有九成以上相似,起碼照著找人應該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