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為死者說話,還案件真相
看向來人,沈沂之的眼睛微微一亮,“吳工,您那有發(fā)現(xiàn)?”
吳工搖了搖頭,“如果是這起案件的話,抱歉暫時沒有,但單從那把自制的槍來說,我倒是從遺留的彈殼推測分析出其制造工藝,可能與南越國某些地區(qū)類似,故此推斷制作人可能在南越居住或至少長時間逗留過。”
那個神秘的珠寶大盜?目前來看確實與本案關系不大。但作為系列案件,每一條線索都不應也不能放過,沈沂之在本本上記下。
“楊工那邊也不知道怎么樣了...”
吳工莞爾,“肯定沒戲,不然一早來顯擺了!”
沈沂之放下筆,穩(wěn)定著軍心,“不著急,這才頭一天,案子那么好破的話,也用不到部里專門派出咱們專家組了。”
可說曹操曹操到,楊帆不知從哪個實驗室鉆了出來,“我好像聽見有人在背后說我壞話!”
這靈敏度,怕是直可追段新立了。
玩笑。
但好不容易沒有外人跟著,楊帆又盤起了他的寶貝核桃倒是真的,“這三人仔細歸仔細,但凡接觸必有痕跡這是鐵律,誠如沈處你所說,嫌犯甲乙二人除了車門,沒有深入過車內(nèi),但要拿錢的嫌犯丙不同。”
“根據(jù)現(xiàn)場痕跡,黑色旅行包的位置在后排靠近副駕的方向,而嫌犯丙是從左側也就是駕駛位側方向開的車門,要順利從一輛越野車上夠到這個包并能使得上勁兒拽出,我模擬過了,至少需要一只腳踏進車內(nèi)才行。于是我將著重點放在了后排左側的腳墊上,成功...提取到半枚腳印。”
“半枚?”可能是這兩天處的不錯,吳工揶揄了句。
楊帆奉送白眼一枚,自賣自夸著,“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好嗎,至少能推導出嫌犯丙的身高,在170左右,年齡應在25歲上下,體態(tài)偏瘦。”
看著這幅臭屁的樣子,在場卻無一人質(zhì)疑其口中的結論,諸如“半枚腳印看出身高也就罷了,怎么能判斷出年齡和體態(tài)?”這種問題,看著玄學實則在實戰(zhàn)中多有運用,而楊工恰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專業(yè)領域他自然有著足夠的自信。
足跡學是刑偵技術領域最難的學科之一,想要真正掌握這項技能,僅有超強的觀察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靈性。舉個簡單的例子,即便是同一個人穿著同一雙鞋,也會隨著年齡、體重、習慣的變化而產(chǎn)生不同的足跡形態(tài)。
得意洋洋的說完結論,楊帆忽而嘆了口氣,“后繼無人,找個有靈性的徒弟難吶...”
吳工竟心有戚戚焉的同感道,“誰說不是呢,還是付冬那家伙運氣好,不用培育就出了個滔天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