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能臣
如果沒出楊廣這么一位皇帝,隋朝能一直延續下去的話,裴矩的名聲絕對不會讓于古之名臣。
而他最為著名的一個功績便是兵不血刃便讓強大的突厥汗國分裂開來,之后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東西兩部突厥陸續稱臣于大隋,隨后西域門戶大開,西域諸國紛紛來朝,讓大隋在大業年間一躍來到巔峰時期。
其實也正因如此,才會給大隋埋下禍根,因為外敵盡去,楊廣才敢四處去溜達,也才能動用龐大的人力,去做那么多的工程,更進一步,發展到了動用百萬兵馬,征伐遼東。
輝煌的功績,讓皇帝直接瘋了,開始變得肆無忌憚了起來。
于是,大隋情勢急轉直下……
這么一說其實也就清楚了,裴矩此人在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亡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試問這樣的人物兒,自古以來,乃至以后,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呢?
至于褒貶,后來人自然不會留那么多的公正給他,大家也許會對亡了國的帝王稍稍留點情面,卻不會對亡國之臣有什么憐憫。
事實上,裴矩還沒死,奸佞這樣的字眼兒就已經明晃晃的出現在了裴矩的腦袋上,想要翻身?以裴矩的歲數可沒那么容易了,說不定還要帶上貳臣的帽子。
竇建德卻很愿意給這位河東裴氏子一個機會。
至于原因嘛,也很簡單,裴矩威望夠高,別看在大業末年裴矩名聲大壞,可只要這位老人活著往人前一站,就沒誰敢在他面前胡言亂語,更別說直斥其非了。
說起來,裴矩比虞世基等人要幸運一些,宇文述已經死了,再沒什么機會掙扎一下,好讓自己留個好點的身后之名。
虞世基也死了,比宇文述更為糟糕的是,糕的是,虞世基引發了江都之變,隋末的恥辱柱上必定要有虞世基的名字,估計僅僅排在宇文兄弟之后。
而虞世基同樣是一位能臣,才干上更不用多說,只是比裴矩要倒霉的多而已。
現在,裴矩的老搭檔其實也就剩下了一個蘇威,蘇威比裴矩的資歷還要深厚的多,如果蘇威也在竇建德處,那么很可能裴矩就要位于蘇威之下了。
這不在于蘇威的才能比裴矩要大,而在于蘇威的本事更有助于竇建德治理疆土而已。
可惜的是,蘇威在宇文化及兵敗之后逃去了洛陽,而在亂糟糟的洛陽,蘇威想要施展才能卻是千難萬難,因為王世充不是竇建德,他不想種田,只想攻占更多的土地,所以蘇威到了洛陽只能是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