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殿中
然后便敲了敲桌上的捷報吩咐道:“整理一下,正朝時宣于殿上。”
在殿內來回溜達了兩圈,想著之前封德彝的報說,長安書院落成之后,宮中的書籍都轉運了過去。
書院的生員倒也不成問題,只是讓他有點失望的是,一如之前所料,各家門戶無心讓子弟入讀其中,反而今年國子的名額爆滿,很多人都在請求皇帝再加些名額。
書院要是成了平民的書院……雖然那是書院建立的目的之一,可現在時機未到,沒有貴族捧場的話,書院可辦不下去,皇帝的臉面也就要掉下來了。
; 好在這里是長安,什么樣的人家都有,想要拍皇帝馬屁的人也不在少數。
所以長安書院入讀生員的名單上,有姓竇的,有姓李的,同樣也有姓蕭的,姓元的……只是又讓封德彝說對了,大族弟子就是來充個場面,名聲在外的那些俊杰是一個也沒有。
倒是另外一個效果出現了,由于長安書院中書冊眾多,很是吸引了些“名士”前來,有些人更夸張的在那里辦起了文會,據說場面很是熱鬧。
大家去過之后,都對長安書院書冊之眾多嘆為觀止,對書院的建筑,景觀同樣贊不絕口,不然的話,文會也不會有那么多人去參加。
毫無疑問,長安書院出名了,只是……那里是建來讓人讀書的啊,可不是供人休閑取樂的青樓楚館。
然后就是很多人想要進書院任職,只為了想近水樓臺先得月,能整日里去書院的書樓里看書,而且還有俸祿可拿,著實是書蟲們的好去處。
就像在李破身邊任職的起居注薛元敬,便暗戳戳的尋了封德彝幾次,說想在書院弄個職位。
李破想象了一下書院中滿堂高坐的都是文壇大家,下面埋頭苦學的卻都是藉藉無名之輩,頓時便有了幾分滑稽的感覺。
長安書院的開頭有點不倫不類,頭重腳輕……很容易引人嘲笑,當然,現下還敢嘲笑皇帝的也不多了。
百年大計,教育文本,李破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這不是一時之功,等個兩三年很正常,若想出成果,總得以十年來計算,不急。
另外就是今年戶部很糟糕,高慎一案還未審結,弄的戶部有點人心惶惶,很多人做罪免職,新上任的人還要適應一段時日,一下便打亂了戶部的節奏。
再加上今年大戰連場,對后勤輜重的要求就很高,戶部眾人幾乎把其他的事情都放在了一邊,也只能勉強維持大軍糧草不至匱缺而已。
幸好南陽大捷來的及時,在南陽繳獲了大量的糧草輜重,極大的緩解了大軍的后勤壓力,不然戶部能不能禁受住考驗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