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軍情
張亮趁機進言,如今軍情司還在兵部轄下,可關于軍事的職責漸漸少了,仗差不多打完了嘛。
各處軍情司的密探漸漸沒了用武之地,軍情司上下也在商議此事,這些年收攏的那些人自然是不愿意輕易放棄的,很多人還都身有軍職,不太好處理。
都調回京師來,沒那么多職位,要是肆意往衛府,兵部安插人手,那肯定是要吃不了兜著走。
有鑒于此,那就不如報于皇帝得知,皇帝想怎么辦,他們就聽令行事便了。
這就是張亮和謝政,劉朝宗等人商議之后得出的結論,主要是誰也不知道軍情司將來如何,其實就是個定位的問題。
軍情司從軍中發展而來,開始時定位很清晰,就是哨探敵情,刺殺敵軍官員將領,或是扇動敵軍內部暴亂等等。
和后來的對外情報組織在職能上比較相像。
可如今就不一樣了,軍情司的首腦們都來到了京師,混跡于權力核心當中,日漸轉變為了對內的特務組織。
幾個領頭的就很是憂慮軍情司的前途,接觸的隱秘之事越多,大家就越是焦灼,京師長安中的隱秘之事,平常都是有耳朵去聽,卻沒嘴去說的事情。
軍情司的人這兩年亂七八糟的報上來不少,弄的張亮等人都是心驚肉跳的,也沒了前幾年想弄這個,又想去整那個的心思。
張亮此番就是想跟皇帝討個話,如果皇帝想讓軍情司監察官員們的私生活,那他們就往這方面靠攏,也不用提心吊膽的了,有了皇帝背書,那就可以大膽去做。
如果是對外,比如說派人隨那玄奘和尚去天竺,或者去西域查探西域民情政治,甚或是去嶺南對付蠻族,軍情司也不怕,以他們現在的力量,準定能找到合適的人選出去。
其實總歸就是一句話,皇帝到底想讓他們做什么?
看著眼巴巴瞅著自己的張亮,李破心中暗自感慨,軍情司成立也有十幾年了,如今卻也到了轉型期。
攤子越來越大,張亮親自負責的是長安以及大唐各地的輿情探查,其實就是打聽小道消息,外加給督查寺那邊查缺補漏。
作用看上去不上去不大,實際上卻是穩定帝國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對世族門閥的刺探,能讓他比較及時的把握住這個群體的走勢。
至于誰在私下里喝多了罵他兩句,或者抱怨點其他什么事情,那都屬于細枝末節,多數也屬于個人行為,損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