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戰(zhàn)后
平壤一戰(zhàn),唐軍前后總共殺傷高句麗人十余萬眾,這里面包括趙世勛率軍首戰(zhàn)擊破十余萬高句麗大軍。
還有之后與劉仁軌等人掃平城下的營寨,加上唐軍攻城之戰(zhàn)。
兩軍傷亡大致上維持在了十比一的戰(zhàn)損比例。
和當年隋軍征伐遼東相似,像高句麗這種全民皆兵的作戰(zhàn)模式,雖然看上去很有威懾力,可實際上,一旦被敵人攻入腹地,高句麗自己的傷亡一定會是一個恐怖的數(shù)字。
本土作戰(zhàn),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yōu),可結果多數(shù)都會十分慘烈,所以除了像草原那樣地廣人稀的地帶,不然只要有一絲的可能,誰也不會愿意讓戰(zhàn)爭發(fā)生在自己的國土之上。
那些總想著把戰(zhàn)爭引入自己國土的家伙,不是蠢就是壞,最后苦的多數(shù)不是他們。
高句麗的貴族群體就是又蠢又壞,十幾萬人的傷亡,戰(zhàn)死在平壤城內(nèi)外的貴族寥寥無幾,大貴族更是一個不見。
反而是戰(zhàn)后,他們都出現(xiàn)在了唐軍俘獲的名單之上,紛紛成為了大唐的階下之囚。
其實也正是因為精英階層沒被破壞,高句麗人一直沒有失去指揮系統(tǒng),所以在傷亡近半的情況之下,還能頂住幾天唐軍的猛攻。
高句麗能在東亞地區(qū)立國那么長的時間,雖然一直在充當攪屎棍的角色,但說起來也算名不虛傳了。
而高句麗王高成就是高句麗貴族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一國之主,國破之際,無半點殉國之心,到了李靖面前哀哀求告,寡廉鮮恥之處,實在不足道也。
十月間,半島之上白雪皚皚。
一行幾千人的駝隊,從已經(jīng)冰凍的冰面上過了浿水,來到?jīng)炙卑丁?br/>
在浿水北岸的唐軍大營中稍做停留,便去往了平壤城。
深冬時節(jié),糧草轉運更加艱難,而無論是新羅還是百濟諸部,到了這一年的冬天,其實都已虛弱至極,無法再滿足大軍所需了。
這支龐大的軍隊如果明年冬天還不能解散的話,對于半島上的人們來說,必將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當然了,大唐也沒想著把半島變成無人區(qū),一直不停的在往半島上輸送糧草,這無疑減輕了新羅,以及百濟諸部的壓力,讓他們都能勉強度過這個冬天。
只是明年春天,一直到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才是半島土著們最難熬的日子,需要大唐的幫助才能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