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2章西域(二)
“說過多少次了,高昌不要動,你們的耳朵聾了嗎?”
太多的事需要阿史那求羅來做決定,他的脾氣明顯暴躁了許多。
來跟他稟報的人卻早有準備,這是個前隋的西北降人,姓張,羌漢混血,以前在靈州只是個書記官,跟隨自己的將軍投奔突厥之后,漸漸得到重用,如今是突厥西方汗治下的一個吐屯。
官職不算小了,比照中原的官僚體系,突厥的吐屯相當于是地方太守,只不過因為部落聯盟的性質,決定了他們沒有中原太守那么大的權力。
更多的時候他們充當的是稅務官的角色,每年從治下的草原各部收取供奉,然后運送到突厥王庭,平時上命下達也由他們來宣告執行。
他們沒有太多的行政和軍事權力,吐屯這個官職是阿史那楊環登位之后按照大隋的官僚體制設立的地方官職,為的其實也是能稍稍管理一下松散的突厥部落。
突厥很多官職都是這么從南邊的中原王朝學來的,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
突厥人之所以比匈奴,柔然強大,就是因為他們愛學習,制定了一些能夠維護王庭權威的官僚體制。
于是強大的突厥出現了,讓南邊的人有了戎狄之盛,亙古未有也的感嘆。
…………
張吐屯現在是西方汗的狗腿子,能夠在阿史那求羅的大帳中來去自由,自然是得到了阿史那求羅的信任。
和歷代投靠異族的那些人沒什么區別,張吐屯對可汗“忠心耿耿”,為阿史那求羅出謀劃策,不遺余力。
為的也不過還是榮華富貴四字而已。
此時他撫胸躬身,“高昌自古以來便是西域小國之一,卻地處要沖,若無高昌,那么龜茲,焉耆,時羅等小國也必搖擺不定。
我們突厥人有句老話,當風雪來臨的時候,需要做的是找到一處山丘,而不是四處逃竄,不幸的是,高昌現在就找到了這樣一座山丘,周圍的部族也一定會看到他們的作為。
當所有人都認為那座山丘足夠高大的時候,就會都聚攏在那里。
如果我們一直放任不管,不去驅散他們,我想汗王應該知道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會看到這一點,他們也會想起圣可汗,想起強大的大隋。
畢竟楊廣西巡張掖的盛事,并沒有過去太久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