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第306章 賞賜(求月票)
突厥人突然撤軍北歸,按照劉文靜的心思,此時應該趁機揮軍北上,將雁門,馬邑兩郡納入太原治下。
這其實是個不錯的機會,陳孝意態度有些曖昧,可并無反叛之心,對唐國公李淵率兵南下之舉,更是未置一詞。
前雁門太守王確,雁門郡丞楊長仁兩個,勾結在一起,想趁突厥南下之機反叛投靠突厥,也是陳孝意率先發覺,并請劉文靜一道斬之。
這位老臣雖說以忠直聞名于世,可并非一個迂腐不化之人。
實際上,陳孝意以雁門,馬邑兩郡城池,抵御突厥的決心,在馬邑暴亂之事傳來之后,就煙消云散了。
老友王仁恭給他送來的書信,看的他也是潸然淚下,這位老友和他一般,都是一心為國,臨到老來,卻險些喪身于宵小之手,留下一地罵名。
這樣的結果,也讓陳孝意心驚不已,所以,在對待晉陽來人的時候,姿態自然不會如之前那么強硬了。
這樣的前因后果,劉文靜不會去深究,因為沒那個功夫。
此時突厥撤軍,劉文靜感覺機會很是難得,進兵馬邑撿個現成的便宜,讓晉陽再無后顧之憂的想法,也就隨之出現了。
可長孫的到來,卻讓事情便了模樣。
給長孫接風的時候,聽了劉文靜的打算,長孫就笑了。
在他看來,劉文靜這算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雁門有陳孝意,馬邑有恒安鎮李定安,都對唐公之令遵行不悖,顯然都存了投效之心。
此時你若進兵馬邑,占了雁門,馬邑兩郡,你讓這兩人怎么想?又如何跟他們相處?
而且,最重要的是,坐鎮雁門,馬邑又能有什么功勛?
如今唐公賬下正值用人之際,諸人爭還來不及,又有誰在此時甘于人后?為何你這樣的聰明人,會棄大功而圖小利呢?
只這一番話,就讓劉文靜改了恍然大悟,改了初衷。
沒辦法,李氏起兵晉陽,南下欲取長安,打著什么名號都不重要,這和謀反絕對沒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