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攻城(五)
這顯然是承認失敗的言語,眾人一下便安靜了下來,唐儉地位非同尋常,身在中樞之外,也有著從龍之功在身,之前還與李淵交好,和諸王多多少少都有著交誼,這樣一個人擔任內史令是非常合適的。
勸諫皇帝,平衡諸王爭斗,既非太子心腹,也非秦王府門下,深得李淵信重。
所以說,旁人說這樣的話之前要考量一下得失,唐儉不會,他言下之意,該是與李破談和,并布置沿河防御的時候了。
之外呢,他也認為,時間緊迫,若是等李破攻陷蒲坂之后再與李破相談,除了徒增傷亡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也就是說,他想將被困蒲坂的唐軍接出來,因為就這樣在西岸眼瞅著蒲坂陷落,怕是會讓唐軍上下寒心。
李世民聽了,面沉如水,現在他心情非常惡劣,獨孤懷恩之事好像一塊大石壓在他的心頭,他感覺到,自己應該回京一趟了,不然的話,那些跳梁小丑不定怎么在父皇面前編排他呢。
所以,當前戰事要速戰速決,而且還得要有一個好的結果,讓他回朝之時也好說話。
唐儉的建議很穩妥,卻不是他想要的……
此時他對唐儉已經非常不滿,當初他便有意讓王行本等自守城池,守住了有功,守不住也沒什么。
其實呢,就是將蒲坂扔給李破攻打,以驕敵之心,輕易奪下蒲坂,士氣正盛的李定安定會圖謀過河……
唐儉那會兒說的是什么?以棄王行本等人于不顧,定有傷晉地人心云云為由,派了獨孤彥云等率軍助王行本守城。
和如今的說法多有相似,看似圖謀長遠,但猶猶豫豫,畏首畏尾之處,實是讓人著惱。
談和?過后你唐茂約唐茂約沒什么,我卻要備受攻訐……你倒真不愧是父皇的心腹臣子……
想到這些,李世民心意已定,環視眾人良久,才道:“我有意率軍過河援蒲坂,爾等可愿隨我一戰?”
拍擊胸甲的聲音頓時響作一片,將軍們其實不管那么多,就算有人覺著唐儉說的有道理,可說到作戰,他們卻更愿意跟隨在秦王身后。
其實如非唐儉身份特殊,李世民不愿與其為難,不然的話,將唐儉架到半空根本不是什么難事。
因為唐儉這人的弱點和裴寂很相似,沒多少戰功在身,也就不用提什么軍中威望了,當初出征很多人提議唐儉領兵,其中有多少皇帝授意的成分在里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