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細作(二)
于是武士彟毅然決然的投資了李淵,沒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當(dāng)時晉陽城中,唐公就是主心骨,上至門閥,下至百姓,對能保一境平安的唐公都是寄予厚望,武士彟自然也不例外。
隨著天下變亂日多,機會不其然的便出現(xiàn)在武士彟面前。
王威,高君雅欲殺李淵,被武士彟得到了消息,他聰明的將首發(fā)之功交給了旁人,自己卻趁機走到了李淵面前獻計獻策,讓李淵記住了他。
當(dāng)李淵殺王威,高君雅起事,隨即率軍南下成安,武士彟隨行,當(dāng)李淵定長安后,沒有忘了武士彟,封其為光祿大夫,義原郡公,和其他有來歷的人自然沒法相比。
實際上,這還是武士彟捐助軍資,幾乎傾家以助李淵成事,確實讓李淵很感動,才得此封賞,為眾人之末。
李淵用人就不用多說了,只說武士彟,這人年歲已經(jīng)不小,確實是個人物,你要是能多給他點顏色,可能當(dāng)一回呂不韋也不在話下。
當(dāng)初他的友人給他的評價是什么呢,信明少大節(jié),深沉多智……瞧瞧,聽上去不怎么順耳,可一個商人卻被人提及大節(jié),深沉多智之類的字眼,無疑是對其人的一種褒獎。
武士彟在晉陽交游往來,廣結(jié)善緣可不是一句空話,不然當(dāng)日王威等人作亂,也不會事先被武士彟知曉,和人家一比,在馬邑掀起暴亂的劉武周,簡直就是土鱉了。
人家sp;人家武士彟的投資項目,前期經(jīng)過考察,后期收益也能得到保證。
武士彟本人跟著李淵去了長安,可他在晉陽留下了很多首尾,本來是想跟續(xù)來的齊王李元吉打好關(guān)系,不成想?yún)s有了意外的收獲。
李破領(lǐng)兵南下,連敗唐軍,幾乎是摧枯拉朽般就將李唐趕過了黃河,而武士彟在晉陽留下的遺產(chǎn)順便也就成為了李唐的眼線。
時至今日,李淵再想聽到晉陽乃至于河?xùn)|的消息,大部分就都是武士彟提供的了。
今次馮謙禮出奔,是因為他的好友在牢中跟前齊王府司馬劉政會,以及李神通兩人搭上了線,尋到馮謙禮合謀,欲傳信去長安……
可以說,這件事和之前往關(guān)西通風(fēng)報信的案子都不太一樣,技術(shù)含量比較高一些,也并非是有人慕李淵賢名而起意相投,而是基于義氣,再有利益相誘,謀劃了很長時間,才做出來的事情。
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只是馮謙禮用錯了人。
馮謙禮為遮掩行藏,只帶了三個扈從,其中唯一知情的只有他的長子……要遠離故土,干的還是掉腦袋的事情,馮謙禮最終還是把兒子給帶上了。
老子要做大事,不顧親族生死,兒子卻不太同意,猶猶豫豫的跟著出了晉陽,眼見離家越來越遠,想起母親的慈愛,兄弟的友愛,妻子的溫柔,幼子還尚在襁褓之中,而此去可能再難相見,即便父親說的再是天花亂墜,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