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賦稅
……………………
戶部的事情又多又雜,戶籍只是其中之一。
賦稅也是戶部的重要職能,當下還沒辦法大面積征收,而且賦稅之上必須做出改革,甚至已經來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諸侯們在賦稅上的舉措五花八門,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賦稅越來越重,河南就不說了,在王世充主政時期就已經沒什么賦稅可言,純粹是今天想一出明天再一出。
大兵一起就到處搶奪糧草,強拉丁壯,從上到下幾乎都變成了強盜,王世充就是強盜頭子。
竇建德施行的是軍管,近兩年變得和坐地分肥差不多,將軍們率士兵屯田,定期向竇建德繳納糧草,一部分留下自用。
好處是大家確實漸漸不用挨餓用挨餓了,竇建德也不用再為糧草發(fā)愁,弊端嘛……根本不用討論,這就是戰(zhàn)時的權宜之計,沒有任何值得稱道之處。
即便當年李破在云內施行了一段時間軍管,也沒這么來弄。
至于李軌和梁師都,都屬于玩鬧性質,提都不用提。
其他地方大差不差都是施行的均田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征稅標準不一。
只拿李淵來說,登基之初便有輕徭薄賦之意,定下的是三十稅一,后來慢慢加到二十稅一,最后和李破打紅了眼,成了十稅一,農民到此已不堪重負,紛紛逃散。
李破在晉地施行的其實也是均田制,一直在執(zhí)行二十稅一的稅制,因為要養(yǎng)兵,沒辦法再減。
說起來,均田制是北魏年間由權臣宇文泰力主施行的一種田稅制度,一直沿用到前隋,看來還需繼續(xù)用下去。
因為均田制非常適合戰(zhàn)亂之后家國殘破的情況,大片的土地荒蕪下來,人口銳減,民族雜亂,正是有鑒于此,宇文泰才在前人基礎之上施行了均田制。
像李破之前心心念念的依照田土來收取稅賦的攤丁入畝制,就不適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因為那樣一來,無疑會挫傷人們的耕種熱情,因為種的越多,收取的稅賦越重。
在人口銳減的今日,那會極大的增加農戶的負擔,貴族們也會怨聲載道,上下一起得罪,那簡直就是亡國之舉。
只有在土地兼并日趨嚴重,人口卻極大膨脹的時候,那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