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勸諫(二)
“我記得好像古人說過,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此為封禪也,始皇帝,漢武皇帝都曾做過,是也不是?”李破一邊飲酒一邊隨意的道著。
封德彝冷不丁聽到這么一句,當時心就停跳了幾拍,剛還說不想勞師動眾,靡費國庫,現在是什么,竟然想要去泰山封禪了嗎?
封德彝心下不由大恐,皇帝要是動了這等心思,傳出去了大家還不得以為是他封德彝進的讒言?
隨即他就冷靜了下來,觀察了一下皇帝的神色,也沒急著勸皇帝打消這個念頭,因為時機并不合適做出此等舉動。
他稍稍琢磨了一下,便順著皇帝的話頭道:“此乃秦漢古禮,亦為祭祀天地之舉也,封者祭天,禪者鏟地。
古時齊魯眾儒生以為泰山之高,近于天,泰山之深,根于地,是為五岳之首,天下群山皆為臣下,是有賢君出,必封泰山之議。
后始皇帝為天下一人,遂召魯儒相議,封于泰山,以示天下太平,再無六國之亂。
至漢,漢武皇帝欲除舊弊,借封禪之舉以固其基,因其時未得功績,所以封禪之時為之頗多,在山腳之下廣造宮宇,年號也為元封,此為心虛也。
漢光武帝中興漢室,夜讀河昌會符圖,見有赤劉之九,會命宗岱之句有感,因其為漢高祖九世孫,漢室又得火德而興,以為天命,遂起意封禪,昭示天地,其光復漢室,再現太平之功績。
除此之外其余人等去往泰山者……”
封德彝搖頭一笑道:“古之諸侯,五年一狩,望泰山而拜者比比皆是,可能得天下之仰慕者,只此三位帝王,皆乃世之雄主,即便不封于泰山,也無人能掩其功德。
想那楊廣也屢有封禪之意,臣記得裴矩等人勸他,如將高句麗君臣牽來洛陽再行此舉不遲,然后……”
說到這里,到這里,封德彝又是搖頭失笑,滿臉的譏諷之色,余音不言自明,就差說上一句不自量力了。
李破其實也就那么一說,之前被激起了些火氣,便想逗一逗他,看他如何應對,不想卻得了這么一番大論。
心中不高興的道了一句,你不想咱去泰山就直說嘛,搜腸刮肚的弄這么一篇文章出來,還真是挺不容易的。
看來勸諫君王確實是個頗為兇險的技術活,好在咱現在是皇帝了,不然也得這么小心翼翼的說話,還不得被累死?
封德彝表現還成,他沒有慫恿君王跑去泰山瞧瞧,而是委婉的進行勸諫,而且他知道皇帝不喜楊廣,還把楊廣又拖出來一頓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