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議論(三)
直到現在每每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阿史那多聞都會慶幸于自己的明智。
現在他已經不是以前的阿史那多聞了,在他逐漸強大起來之后,他一直在憧憬著……那樣一個女人,只有突厥最強大的英雄才配擁有,比如他阿史那多聞。
顯然阿史那格布那粗魯的言語冒犯到了他的父親,也許從這一刻起,阿史那多聞已經同意了鄭從師的建議……
但他還是問道:“你的意思是派人去傾聽一下盟會上的聲音嗎?”
鄭從師體會著智商上帶來的優越感,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道:“當年楊廣會啟民可汗于榆林,盛氣凌人之下,人們不用去參與其中,也能知道兩位南北的王者會怎樣對待對方。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之后十幾二十年之間,兩國間的所有紛爭多數都能追溯到那次盛會……”
帳篷中再次安靜了下來,貴族們轉動著腦筋,想象著傳聞中那次盛會的場面,努力的想把所有事情和那次盛會聯系起來。
可除了阿史那多聞這樣久在王庭駐守的人,其他的貴族就算想破腦袋也無法理解鄭從師為什么會這么說。
南邊的人會總結經驗和教訓,雖然他們屢屢重蹈覆轍,可在追根溯源上面,他們確實有著突厥人難以比擬的優勢。
即便鄭從師這樣身處幽州偏遠之地的世族子弟,也會聽到不少傳聞,即便是幾百年前發生的事情,大家也能如數家珍。
而二十多年的時間,對間,對于突厥人來說卻過于遙遠了。
阿史那多聞緩緩的點著頭,作為事件的親歷者,他想起了當時來訪的高句麗使者,想起了參拜圣可汗的時候,倔強的不肯下跪的年輕的阿史那咄吉世,殷勤的對圣可汗噓寒問暖的突厥可敦,大隋義成公主阿史那楊環。
確實如鄭從師所言,之后很多事好像都有著征兆可循……
鄭從師找到了狀態,接著道:“如今南北再次相盟,也許會比上一次更加精彩,南邊戰亂剛剛平息,突厥……也經歷了幾場大戰。
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平等相交還是有人會伏于階下。
唐國那邊不好說,李定安本一邊塞小卒,十幾年間趁亂而起當了皇帝,應該難以服眾,過上幾年也許就會被人所殺,為了坐穩皇位,祈求突厥的幫助應該是在請理之間的事情。”
這話不管說的對不對,反正突厥貴族們是很愿意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