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畫像
看看長安書院就知道,用心辦學的其實沒幾個,有的把書院當做了避禍之所,有的想要在這里揚名,有的只想進藏書樓觀覽書籍,有的則將書院的職位當做了晉身之梯。
如此種種,其實也不算什么,有所求才有所為嘛,可對辦學有想法的人,可謂寥寥無幾,幾乎全靠朝廷策略在擺弄,用后來人的話說,就是缺少主觀能動性。
不論怎么引導,都差著點意思,主要原因也是明擺著的,書院跟官場到底隔了一層,不似國子出身的那么正式而已。
馬周也想入仕不假,可他出身太低,吃慣了苦頭,一旦看到希望,積極性就非是世族子弟可比。
他在長安海事學院建成過程當中做的最為務實的事情就是去年一年,他把海事學院的教材給大致弄了出來。
幾乎完全是從無到有進行編纂。
當世對于海事的關注度那就不用說了,這方面純粹是一片空白,倒是有些書冊可以借鑒,但最多也就是描述一下海外的風土人情,教學之時只能當做課外讀物,缺乏實際作用。
而海事學院需要的是專業性書籍……
馬周慮及于此,覺著是真難,可他野心不小,認為越是前人不愿踏足之地,越是容易耕耘,看朝廷現在這個風向,將來收獲也定不小。
于是便存了敢為天下先的想法。
先把學院的科目分出來,然后便是從眾人當中選出了一些精通技藝的工匠,熟悉水戰的老軍,出過海的船工等等人物。
把他們聚在一處,又尋了些書吏過來,由眾人口述,書吏進行記錄,凌亂的弄起了一堆初稿。
為此他又求到了郫國公何稠門下,想請人將初稿整理成冊。
郫國公何稠顧不上這些,何氏工物完結在即,何稠也是分身乏術,正與弟子們以及其他一些人等仔細重審,進行最后的勘誤工作。
馬周等了一段時間,卻也等不起了,于是上求詔令,從太常寺以及工部,將作監調撥官吏,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終于勉強編出了幾本教材。
說實話,當世的讀書人缺的就是做此類事情的經驗,勇氣以及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