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發榜
之外隴西李氏在外的各房,也就沒那么多的顧忌,各自立起了祠堂,不再以隴西李氏自居了,起碼現在是這種情況。
像李道宗兄弟這種,更是擺明了要開門立戶,跟李淵一支撇清了關系。
而李義琛兄弟幾個來京趕考,就更不敢跟隴西李氏沾邊,只說河北魏郡李氏,估計等到他們從京師回到河北的時候,還要勸家中長輩把族譜改一改。
像這種關西外延的破落家族,當世有很多,狀況好一些的還在貴族之列,魏縣李氏嘛,按照九品中正制,別說入品了,連寒門庶族怕都算不上。
………………
兄弟三個現在擠在人群當中,都是心有惴惴的狀態。
他們在縣中由老師魏通舉薦,參加鄉考,三兄弟齊齊中舉,在戰亂過后的鄉里之間傳為佳話。
只是今年遠來京師趕考的盤纏都不太夠,還是老師魏通給資助了一些,鄉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忙活了一個冬天才湊夠了路上的花費。
不過春天時朝廷詔令下到河北,當地駐軍有了動作,派出了兵丁護送趕考舉子入京參考。
官府得了詔令,也對他們做出了些資助,于是三兄弟就不用共用一頭驢,長途跋涉的來京趕考了。
實際上像李氏兄弟狀況這么凄慘的士子并不多,即便是河北,河南,山東這些苦于戰亂久矣的地方,能夠讀書參考之人,其實大多底子還在。
父兄,親戚都有為官之人,怎么著也不會讓家中子弟淪落到需要眾籌才能入京的地步。
所以到了京師,愿意跟李義琛兄弟這種窮光蛋相交的人,竟是沒有一個。
這就是九品中正制帶來的遺毒的具體表現,別看九品中正制早已廢除,可觀念上,人們還在受著它的影響,不愿折節下交。
當然了,這里面也有人性的因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讀書人最愿意弄小圈子這種玩意了。
所以說李氏兄弟三人來京的遭遇很悲催,沒交到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無法參加各類文會,并借此揚名。
當然了這也有好處,之前那場風波也就波及也就波及不到他們身上,稍微有點遺憾的是,那場盛會也沒他們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