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工程
元貞七年,大唐朝廷終于可以騰出手來,治理一下黃河了。
只是這會大唐還拿不出太多的人力物力來進(jìn)行全方位的治理,最多也就是疏通一下黃河河道,加固一下堤壩,一些陳舊之處修繕一番等等。
另外就是李破打算在今年修一條通往榆林方向的馳道,還有通往涼州方向的官道也在今年的工程列表里面,這都是之前想好了的。
今年倭人加上高句麗人,來大唐務(wù)工的人員能夠快速的接近百萬人,驟然增加的人口讓糧食肯定要吃緊一些,可不能白養(yǎng)了他們,來了都要給大唐做出貢獻(xiàn)才能抵消掉成本。
所以這些大些的工程都會不惜人力,換句不好聽的話說就是不計死傷,只求盡快完工。
修好了這幾條路,蜀中那邊的修路工程也就可以啟動了,蜀中號稱天府之國不假,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把糧食運送出蜀地,損耗極其驚人,所以道路建設(shè)要搞起來。
這些事朝廷估算了一下,人力夠用的話,三五年就可以完工,其他的地方修修補補就成,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到了那時,李破覺著大唐的國力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人力又夠用的話,就可以按照預(yù)期,徹底把河西走廊給打通了。
一條從長安延伸到龜茲的馳道……嗯,也就算是有點模樣了。
…………
工程和政務(wù)一樣,是做不完的,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運用低廉的人力成本,讓人說上一句條條大路通長安就能算得上是李破統(tǒng)治年間,做出的豐功偉績了。
你瞧瞧這艱苦卓絕的模樣,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年限,條條大路通羅馬?那些人也好意思說的出口。
五六千萬人口的前隋,修建了兩座大城,幾條運河,國力便已耗損其半,弄得國中怨聲載道,羅馬?他們修的路在哪里?又怎么禁受住的考驗?就吹他們的共和制以及凱撒嗎?
一個帝國,竟然沒有太多的統(tǒng)治細(xì)節(jié)加以左證,不是神話故事就是打完這個打那個,扯澹一樣的說法。
…………
李破又忙碌了起來,今年確實事多,林林總總的都還趕到了一起,不止是皇帝,朝廷上下都非常忙碌。
李破忙的差點都忘了四月底就是開科之日了。
直到禮部尚書李綱入見,跟他說了一下今年開科做的準(zhǔn)備,李破也揉了揉太陽穴,想起國家的掄才大典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