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自以為是的判斷
墨玄武心頭一沉,緩緩攥緊了手:“臣沒有這個意思。”
“你覺得自己能得狀元,若不能,就是本王故意打壓,不想讓你得第一。”容毓抬眸,表情不辨喜怒,“本王冤枉你了沒有?”
墨玄武下意識地還想說不敢,然而從腳底竄上脊背的一股寒氣卻生生讓他啞了聲,沉默良久,他低頭道:“臣知罪。”
容毓翻出穆景林的卷子,遞給內侍:“把這份策論拿給他看看。”
內侍低頭走過去,把卷子遞給墨玄武。
“穆景林的策論你不妨看一下。”容毓端起茶盞,“看完之后再跟本王說你服不服。”
墨玄武沉默地接過卷子,目光落在那漂亮的字體上,嘴角微抿,隨即認真地閱讀文章。
策論通篇兩千字左右,以他的速度看完也無需多長時間,勤政殿內安靜無聲,謝首輔和幾位內閣大臣都沒有說話,心里卻各自驚異。
攝政王當真生了一雙火眼金睛?
墨玄武的卷子他們也都看過,用詞犀利鋒銳,對治國方面的建議提得也確實不錯,然而言語之間隱隱帶著幾分不平卻也是真的。
只是他們想的是墨玄武本身性情如此,加上沉寂四年,心里難免有些不舒服,棄武從文也許是不得已的決定,卻無人想到,他居然敢用文章來試探攝政王的態度和心胸。
而偏偏攝政王只是看了他的卷子,就能篤定他心里的想法,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異能,能看透人內心的想法?
時間一點點過去。
墨玄武掌心漸漸出了汗,一種名為羞愧的情緒自心底發酵,穆景林的策論寫得并不比他差——至少比他預料中要好得多。
穆景林出身寒門,在墨玄武看來,出身寒門的學子即便十年寒窗苦讀,最多也就是學識好一點,文章寫得漂亮一些,對于治國、君臣之道、天下局勢、百姓生計之類不會懂得太多,因為很多事他沒有足夠的條件去了解,他腦子里的東西和格局眼界應該有限的。
所以上午三人打了個平手之后,他理所當然地認為下午的策論,狀元即便不是他,也該是楚玄衣。
至少不會是穆景林。
可偏偏結果出人意料,狀元居然就是穆景林,墨玄武得了一甲前三名的最后一名,這個結果不是他想要的,他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攝政王不喜歡他的文章,惱怒于他文章中隱隱流落出的不平,所以才故意打壓。
可此時看了穆景林的卷子,他才知道的確是自己見識太少,太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