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質問(二)
阿史那多聞的所作所為,阿史那牡丹知道一些。
而且自阿史那多聞成為突利汗之后,就再也沒有回到王庭過,每次相召,阿史那多聞都以各種理由搪塞。
自阿史那楊環登位以來,會盟過突厥各部首領三次,一次比一次盛大,阿史那多聞卻都未曾親自來見。
如果按照中原的說法,那就是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
當年其人在王庭中對義成公主有多恭順,此時就顯得有多傲慢,就像李破所言,阿史那多聞在突厥國中的野心是如此的顯眼,作為可汗的阿史那楊環以及他的近侍們不可能不知道。
幾年前阿史那多聞率眾擊退了室韋南遷部族,讓契丹各部很是感激,就此理順了阿史那埃利佛留下的爛攤子。
于是野心便像草原上的野草一般瘋長了起來,這幾年他一直在跟不聽從他命令的契丹,靺鞨等東邊的部族較勁。
去年更是率兵去了遼東城下,清剿了一些高句麗的塢堡,為今年攻打遼東城做好了前期的準備。
這些消息在王庭中都有所流傳,可汗對阿史那求羅等人那般容忍,其實也是顧及于此,因為東西兩個小可汗的實力在這些年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甚至與南邊新興的大唐交好,也有出于這方面的考量的原因。
可以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李破不愿跟突厥撕破臉皮,是鑒于國內戰亂方止,國力疲憊。
而對于突厥來說始畢可汗南征,以及一直困擾突厥國內的痼疾,讓它也不敢與人輕啟戰端。
而且兩邊的主人思維比較相近,沒誰暴躁而又沖動,于是這些年達成了一定的互不攻伐的默契,如今還在想著更進一步,成為更為牢固的盟友。
這些考量阿史那牡丹自然不會跟李破明言,作為突厥的使者,她很清楚她不是來長安訴苦的,而是要為突厥爭取最大的利益。
向對方暴露自己的弱點,換來的肯定不是寬容和憐憫,很可能是無情的嘲笑甚至是撕咬,就像草原上兩只狼王相遇,誰也不會把柔軟的腹部亮給對方一樣。
阿史那牡丹心念電轉之間,驚愕的反問道:“難道至尊跟高句麗已經結成了盟友嗎?前隋將士在那里流下了那么多的鮮血,難道至尊都忘記了嗎?”
李破臉上一下浮現出了燦爛的笑容,按照他的習慣,此時已是有些惱了。
“這么說來,阿史那多聞去攻打高句麗是替前隋將士報仇?那要是這樣,我聽說契丹諸部不很馴服,也想派兵去為突厥做點什么,可汗不會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