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遠征(七)
大軍在碾格爾城休整了足有半月。
這種情況對蘇毗可很不友好,要知道整個蘇毗的人口也才堪堪達到二十萬,加上多彌諸部,還有東邊山地部族,雜七雜八加起來,差不多有接近三十萬人。
人口基數擺在那里,上萬人的大軍,就頂算是三十抽一,而且還不能這樣計算,因為這三十萬人里有將近一半,甚至要多出一半的是女人,剩下的一半男人當中,還有一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所以不管是蘇毗人還是雅隆人,香雄人,對于他們來說,上千人的軍隊就算成了規模,數千人絕對能稱得上一直少有的大軍,上萬人的話,一般來說都是傾力一戰。
當初遠征吐谷渾和羌族諸部所在的高地,吐蕃出兵近兩萬眾,不管是吐蕃建立之前,還是吐蕃建立之后,那都是絕無僅有的舉措。
朗日輪贊確實是個英明的王者,那時的吐蕃需要用擴張來穩定國內的局面,同時也能鞏固他的權力。
比如一些他想提拔的人,就可以讓他去高地立下功勛,再回來的時候,也就完成了身份上的轉變。
尤其是那些新晉的貴族官員將領們,大多出身不高,按部就班的話,根本無法與舊貴族抗衡,他們也是最需要軍功的一個群體。
可朗日輪贊因為年紀老了,做的有些心急,派出去的人大多都是他改革政治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的離開,讓那些對他不滿的人看到了機會。
而遠征軍的覆滅,就是吐蕃內亂的導火索,順便也重創了吐蕃國力,一直到現在,山南的各部也沒有恢復過來。
很多時候,一個英明的君王對于他的臣民來說,總是利弊參半,所以中原才會有那么一句,盛極而衰的話。
這主要源于越是英明神武的君王,越是有著更大的野心,雄心勃勃而又自信的人往往比那些平庸的人更喜歡冒險一搏。
而作為君王來說,他所冒的風險就更大,一旦有所挫敗,付出代價的時候成本便會非常之高昂,有時甚至會將整個帝國拖入泥潭。
所以作為平民百姓,最好是生活在那些平庸一些,治政卻很穩健的統治者治下,那才最為幸福。
只有那些滿懷抱負,性情偏于冷漠的人,才會喜歡大爭之世,于亂中取利的多數都是此等人物。
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不外如是。
…………
唐軍將領們肯定不是尋常人等,他們要建功立業,便少不得尸山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