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攻城(三)
攻城戰向來以殘酷著稱,可事實上一場艱苦的攻城戰,過程向來非常枯燥,傷亡卻往往不能跟激烈的野戰相比。
一天的攻城戰下來,蒲坂巋然不動,攻城大軍組織了六波攻勢,傷亡千余,其中五次都能登上城頭。
這和遼東城以及洛陽攻守之戰肯定是沒法相提并論了,蒲坂的城墻給守軍帶不來那么大的優勢,攻城一方的傷亡隨之下降。
當然,家底并不殷實的李破也不會肆意揮霍,他仔細的控制著攻城的節奏,既不會浪費手中的力量,也沒打算一鼓作氣攻下蒲坂。
用力用七分,還要留下三分來提防西岸唐軍,同時他還傳令給駐守于黃河北岸的李年,宇文鑊,令兩人仔細觀望潼關唐軍動靜。
此時任憑李破麾下的斥候再是精銳,也進不去關西腹地查探了,不然的話李破一定會非常奇怪,駐守于馮翊,韓城的唐軍很是單薄,而卻有十余萬唐軍駐扎在潼關內外。
說是窺伺河南吧,卻長時間的按兵不動,說是與永豐倉,馮翊等處呼應吧,距離還不算太近,要是他這里猛攻蒲津橋,等到潼關唐軍來援,總也是兩三日之后的事情了。
戰事激烈之處兵力頗有不足,反而是沒有戰事相擾的地方駐有重兵,這種頭重腳輕的戰略布局在不知就里的外人眼中,肯定是透著許多詭異之處了。
當然了,就算李破知曉這些,也不會再去更改自己的策略,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兩個如何如何,李淵又是如何如何,現在對他而言沒什么意義。
地盤越來越大,分兵于各處所帶來的壓力也在緩慢增長當中,常備軍旅的數量如今就已經很讓他吃不消了,再要膨脹下去,弄出數十萬人馬來,也不用旁人過來攻打,自己就能把自己拖垮了。
戰爭向來講究一個平衡,無論是與敵交戰,還是平日武備,都脫離不開這個范疇,如果你地大物博,戰爭的規則倒是會對你寬容些,可你若是自以為是,肆意妄為,戰爭很快就會讓你明白你有多愚蠢。
就像現在,各家諸侯常年交戰,誰都不好受,而王世充,竇建德兩個地盤都很是不小,兵力眾多,卻總有不支之像,就是這種規則在起著作用了。
李破這里當然也不例外,只是一路走來,他控制的很是不錯,他并沒有讓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消磨在一場場戰事當中,而他也明白戰爭需要很多方面來進行支撐的道理所在。
所以,晉地北部在他治理之下一直在慢慢恢復著元氣,這顯然給了他繼續領兵作戰的底氣,反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又會給后方帶來諸般好處。
良性的循環帶來了歡快的節奏感,如今已有了些行有余力的模樣了。
就像此戰攻打蒲坂,李破的耐心很足,也做好了跟唐軍相持一段時日的準備,而這在幾年前他占據代州時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選項。
那會兒幾乎每一戰都要用盡全力,每一戰都需要速戰速決。
如今李破卻能在攻城戰事當中,一邊啃著羊腿肉,一邊聽著各部將領的稟報,和之前那些戰事開始時,精神緊繃,唯恐有所失利的狀態相比可謂是天差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