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1章決心
這兩年大軍頻繁調動,一般都是在東邊海上。
先滅百濟,再滅倭國,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見到的景象,也就是前漢,勢力稍及遼東,剩下多數時候,就是時不時的有人來中原朝見,才讓中原王朝得聞海外之國的姓名。
當年楊廣對海外很好奇,派羽騎尉朱寬等人出海,探訪海外風物。
楊廣其實也是見倭國來使才會突發奇想,其實就是派了朱寬去琉球國而已,最終卻是鬧的一地雞毛,幾次被拒之后惱羞成怒,派朱寬等人領兵差點把琉球給滅了。
那應該是大業三年的事情,楊廣登基未久,做事隨性的脾氣已經顯露了出來。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沒個長性,同樣也沒多少規劃。
如今則不同,大唐用兵于海上,已經有兩三年了,已是把東海掃蕩了一圈。
裴矩身在洛陽,像他這樣的人,一聽說大軍出海去了新羅,百濟之地,他就知道,朝廷醉翁之意,在于高句麗而已。
后續的戰報陸續到達洛陽,新羅,倭國來人也從洛陽經過,越來越證實了他的猜想。
而這才叫戰略,而不是誰得罪了你,你一怒之下,就要起兵伐之。
當然了,這個反面教材肯定屬于楊廣無疑。
前隋的兩位帝王都攻打過高句麗。
煬帝楊廣就不用說了,三征之下肝腦涂地,第一次還算有些章法,就算戰術上有如孩童玩鬧,但大略上卻是兵部尚書段文振所定。
水陸兩路進兵,行軍路線都很明確,若非楊廣以一己之力,助高句麗人翻盤,很可能一戰之下就把高句麗滅掉了。
至于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遼東,那都是煬帝的賭氣之舉,沒有任何戰略戰術可言。
就說文皇帝時起兵攻打高句麗之戰,是因為高句麗無故犯營州,且遣使去長安大放厥詞所致。
當時營州總管韋沖擊退了來犯的高句麗軍,大隋其實并無多少損傷。
只是高句麗人的猖狂模樣惹惱了文皇帝楊堅,遂遣漢王楊諒,上柱國大將軍王世積率軍攻高句麗,也是奔著滅其國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