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5章 水軍
在離平壤城大約二三十里處,他們和高句麗王高元親率的大軍相遇了。
此時,高句麗一方,可以說是重兵云集,馬步軍旅,排有數十里,差不多二十多萬眾,并且是嚴陣以待。
而來護兒所率的大隋海軍陸戰隊,也只數萬人馬,人數相差懸殊,而且,來護兒的水軍,騎兵極少。
此戰的細節之處就不用多說了。
大將軍來護兒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其他人都是小配。
先是來護兒派兒子來整,部將費青奴,陣斬率重騎沖陣的高句麗王弟高建,懸其首,以振軍心。
隨即,在一天的鏖戰當中,大破高句麗大軍,殺的高句麗人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高句麗王,狼狽逃回平壤。
按時間來算,按照當初兵部尚書段文振的計劃,一入高句麗,圍遼東城之后,立即分兵,隋軍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會師于平壤城下,而此時的而此時的平壤城,也就算是唾手可得了。
但是,隋帝楊廣和高句麗王高元,這一對的倒霉蛋,都可以說是在第一次遼東戰事當中,弄的灰頭土臉,一個比著一個的犯錯誤。
大勝之后的隋軍,士氣高昂。
來護兒不聽周法尚之議,令周法尚率兵守衛戰船,自己則挑四萬精銳,追著高句麗敗軍,直驅平壤。
這個時候,后來人用結果推論過程,有的說來護兒大勝之后,起了驕敵之心,這才有了后來的敗績,使遼東之戰完全變了樣子。
也有人說,高句麗人使用誘敵之計,誘使來護兒入平壤城城,一舉擊潰了來護兒。
不過他們不約而同的,都在推崇周法尚在這一戰的表現。
實際上,像來護兒這樣的大軍統帥,每一個決定,都是按照戰事進程做出來,閑坐于室內,去評論這樣的一個軍中上將,說出來的,都是無稽之談。
而高句麗人在大敗之后,更不可能還有那個閑心,想將敵人引入王城,再一舉潰之,你不閉城而守,而是要將王城拱手讓人,那得有多大的一顆心臟,或是有著怎樣的權勢?才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