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會盟(三)
李破當然不會力勸阿史那楊環(huán)不要輕易遷移突厥王庭所在。
他自己認為突厥王庭之于突厥,就像長安之于大唐,遷都之舉總會引起不必要的震動,甚至?xí)绊憞?,這在中原王朝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每一次遷都,都代表著一個重大的政治決策,最近一次就是楊廣遷都于東都洛陽,意圖疏遠關(guān)西世閥。
在此期間,前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動搖了統(tǒng)治基礎(chǔ)不說,還沒有達成政治目標,反而讓關(guān)西世閥的影響力擴散到了中原腹地,變相的增強了關(guān)西世閥的凝聚力和實力。
當時政治上的失當并不止這些,楊廣既想按照文皇帝楊堅的政策,壓制北齊遺留下來的政治軍事集團,又想把關(guān)西世閥拋在身后。
他本人又沒有那樣的政治手腕,于是他再次挑起了兩個政治軍事集團的沖突,在洛陽上演了一出出的政治斗爭,讓朝堂政局陷入混亂。
后來洛陽成為匪巢,深究的話,其實起因就是源于大業(yè)初年的遷都之舉。
所以說楊廣遷都洛陽,并無典型意義,當年造就的是西京和東都兩個政治中心,決策上有重大失誤,以前沒人這么干過,以后嘛……那就說不定了。
…………
突厥不能跟中原王朝相比,他們是游牧民族,汗帳遷移是常有的事情。
只不過李破覺得阿史那楊環(huán)沒有必要那么做,追隨戰(zhàn)爭的腳步離開如今的突厥王庭西遷,會自亂陣腳。
如果阿史那楊環(huán)是個男人,能夠親自領(lǐng)兵殺敵,那沒什么,此次西征很可能會增加可汗的威望,順勢還能重新收服鐵勒諸部。
可阿史那楊環(huán)不具備那樣的條件……除了讓自己處于危險的境地之外,沒有其他明顯的好處。
當然了,這些想法他是不會說出口的,只是含湖的勸上一句兩句也就完了。
他作為大唐皇帝,在會盟的時候?qū)ν回实膰咧甘之嬆_,會是極不妥當?shù)呐e動,很容易讓對方產(chǎn)生不必要的聯(lián)想。
所以只能從阿史那楊環(huán)的安危的角度出發(fā),勸她一勸,其余的想法李破是提也沒提。
而且今日的局面,是他愿意看到的,突厥此次西征,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對大唐都是好事。
東西突厥將在這場戰(zhàn)爭當中衰弱下去,不管誰成為最后的勝利者,將來都會淪為大唐的附屬,甚至是日漸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