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接待(二)
半年多以前他在衛所見到房玄齡時也是這么問的,半年之后說的話一樣,可境遇卻已大不相同,所以他對房玄齡那是真心感激。
房玄齡也很歡喜,李大亮能在蜀中施展才能,得居要職,有他房玄齡出的一份力,對他而言也很有滿足感,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官場人脈。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察舉制度?就是因為可以相互引薦,互為奧援,盤根錯節間大家就都共同進步了。
“我現為長安縣尉……之前有些事未能隨眾出迎,本來也就不來相見了,不過一聽是賢弟來了,怎能不來相聚一番?”
李大亮連連點頭,又給他引見高季輔,另外兩位也來見禮,屋內頓時熱鬧了起來。
前秦王府司馬,高季輔雖沒見過房玄齡,卻也聽到過他的大名,前兩年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鬧的太兇了,也順便讓他們的幕僚揚名于外。
高季輔瞅瞅李大亮,又看看房玄齡,心說人家不愧是姓李的,一道從河南投奔過來,看看人家認識的人物,咱姓高的可被比下去了。
實際上呢,他也只是那么一說,認得前秦王府司馬如今可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情,在蜀中已經待了兩三年的他消息很是閉塞,便也無從知道京師長安的形勢。
于是見到前秦王府司馬出現在這里,還任職了長安縣尉,有點摸不著頭腦,甚至是被弄的提心吊膽的。
在益州的時候是李孝恭,路上相交的是李大亮,這要是再跟房玄齡扯上關系,高季輔想了想,后背不免有點發涼。
所以他之后便不怎么說話了,只是豎起耳朵聽房玄齡和李大亮兩個交談。
房玄齡也沒用晚飯呢,落座之后略一寒暄就也吃了起來,而且吃的很香,直到用了個半飽才一邊喝著茶湯,一邊跟李大亮聊了起來。
先就問李大亮別后的種種遭遇,李大亮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他跟在李靖身邊隨大軍入蜀,一直在大軍中軍供職,因為他有在永豐倉的經歷,所以還是管的后勤糧草之事多些,還有就是給李靖參贊一些軍務什么的,實際上對李靖的幫助有限。
但話說回來了,李靖吃的虧太多了,這次出外任職真的是如履薄冰,尤其是在人際關系上,李靖抱著的原則就是能退就退,能忍則忍,和當初在馬邑郡丞位置上的心態是完全不同。
那會他胸中還有意氣,如今蹉跎了十年,再次出外屢任,卻絕對不容許失敗了,他年歲已然老大,失敗就意味著不會有重新再來的機會,所以倍加珍惜。
可能和當年一般的也只有那點不甘了……
正因如此,李大亮幾個在他身邊都得到了重用,很多事李靖都要跟他們商量過了才會去辦,讓李大亮幾個幕僚都覺著這位東主有點婆婆媽媽的不夠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