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章鹽地
海陵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模樣,它地處淮河水系末梢,水網密布,東臨大海,西通淮泗,自古以來便乃漁鹽之地。
王澤等人穿行的河道便是鹽河,以前來往的船只大多都是運鹽的鹽船,此河為漢吳王劉濞所開,目的就是運鹽通商。
所以這條運河古稱邗溝,鹽河,吳王溝等等。
最近一次疏浚是前隋仁壽四年,開茱萸灣,以便利通行,加大鹽運貨量。
雖然海陵歷史頗為久遠,卻也難逃江南小城的命運,這里生活的人主要是漁民,鹽丁,人們做的都是中原百姓之中最低賤的幾種行業。
自古以來,中原百姓的思想都很樸實,靠著挖掘自然資源過活的人們是非常受鄙視的,在很多人眼中都有坐享其成的原罪。
比如說打漁的,又比如說挖礦的,再比如說商人,以及那些操皮肉之業的妓子們,還有人們常說的車船店腳牙就都在此列。
底層之中種田的農夫才是正經行當,貴族們整日里念叨著農為國本,于是也就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于是很多手工業者也倒了霉,被劃歸到商人里面……
這是社會環境造成的現象,利弊很難說的清楚,不過到了后來的老趙家得了天下,這種現象漸漸變得嚴重了起來,待到明清時期的士大夫嘴里開始念叨奇技淫巧,就是社會進步開始停滯的表象之一。
…………
海陵縣有一座海港,幾座河道碼頭,又有運河直通江都,水運上是非常方便的。
杜伏威在的時候,于海陵設了兩座船塢,造了些小船為江都供應海鹽,不過那會海陵出了不少水匪,不愿意跟義軍合流,經常襲擊鹽船。
劫下鹽船就去販賣私鹽,天不管地不收的十分之猖狂,杜伏威也是花了很大力氣才剿滅了他們。
當時于江女等前水匪都出了大力,屬于以匪制匪的典型操作。
…………
王澤到海陵巡視船塢自然是有目的的,今年年初的時候,朝廷的政令便來到了廣陵,讓揚州總管府準備漕運諸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多造漕船,戰船的制造上先且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