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0章對策
這年月的經濟問題并不算復雜,也沒那么多的說道,可你要是輕視它,幾年下來,就會變成王朝興廢的大事件。
鹽政就屬于這樣的問題之一。
另一個時空當中,大唐盛極而衰之后,鹽政就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成本加上朝廷溢價,還在一個正常范圍之內。
可因為朝政敗壞,不得不招商人參與,商人們可不管那么多,勾結官吏,只管囤積,然后高價售賣,比朝廷賺的還狠。
于是鹽政崩壞,朝廷卻賺不到太多,大量的錢財都流入到了貴族和奸商的口袋之中,讓朝廷財賦日漸貴乏,兵變是一場連著一場。
如今沒有那么大的問題,只是大量海鹽流入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致使鹽價受挫而已。
朝廷只要做出及時的反應,并不會造成嚴重的結果。
不管朝臣們怎么商議,也無人提出讓商人參與到鹽政之中,即便商人出身的武士彟,也沒出這種餿主意。
鹽鐵之事,事關社稷,不容染指。
…………
其實開了兩次小朝會,李破就明白此次鹽價崩跌,大致上還是謠言作祟,很容易解決,官府只要宣傳到位,很快就能讓鹽價平復下來。
當世的人們沒有后來人那么多花花腸子,也沒那么多的見識,只要官府還過得去,他們便會把信任交給你,很多時候,市井流言再多也不如官府的一張文告來的有用。
蘇亶的上書則更深刻一些,酒水,食鹽,茶葉,瓷器,織物等等,向來是中原跟外族交易的利器,這些多數都是用可再生資源,進行再加工得來的東西,擱在后來,就屬于高附加值商品,同樣也是中原文明先進性的一種外在表現。
比如說海鹽,能夠大規模進行銷售的制鹽之法,只有在中原的人力物力,以及先進的工藝等先決條件之下才能得以實現。
不論是突厥,還是被滅亡了的高句麗,在此事上都無法跟中原王朝相提并論。
之前對鹽鐵進行了嚴格的管控,是因為中原自己還不夠用。
如今放開對海鹽的管控,不用計算謀劃,占領市場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更何況蘇亶還提到了貨幣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