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侯方域失節探討
侯方域向張存仁獻策之事,在《清史-張存仁傳》中有提及。
是書信來往,并沒有見面。
《上三省督府剿撫議》中有明確記載:侯方域向張存仁提了五剿五撫一共十條建議。
這五條建議都是兩軍交戰所采取的必要方式,沙場老將張存仁不會不知,根本不用侯方域這個后生小子提醒。
固根本是嚴防投降的起義軍再反叛,昭激勸是善待投降的起義軍,簡精銳則是從投降者中挑選精兵,其余放歸回鄉,信號令是對回鄉的投降者采取監視措施,責屯種是責令歸鄉的投降者安心耕種。
這五條對明末的流賊有用,但對榆園起義軍的用處卻不大。
另一個卻是滿清削發令之后,漢人心中無法壓制的憤怒,從而導致的民情大爆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就有說,因此榆園起義軍雖然沒有名將,也沒有有名的大人物,卻依然在三省之地卷起了大風云,張存仁想用侯方域的小恩小惠去瓦解起義軍,幾乎不可能成功、
說這么多,只是想要證明一點,那就是侯方域還是有點軍政之才的。
再者,順治八年之時,侯方域的好友方以智,黃宗羲,張煌言,閻爾梅正在
這個鍋,只能是漢奸張存仁的。
但侯方域失節是毋庸置疑的,從侯方域的遺作中去考察,就知道他對辛卯鄉試一事,痛悔失足,極度的抑郁自恨,他將自己故居改名“壯悔堂”,著《壯悔堂文集》明志,3年之后,僅僅37歲之時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