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初次早朝
此時,朱慈烺在殿外凍的直哆嗦。
如果我當了皇帝,這早朝時間必須改。
朱慈烺把青銅暖爐塞回田守信的手里,趕緊也跪倒:“兒臣見過父皇。”
朱慈烺按時出現,崇禎很欣慰,對崇禎皇帝來說,每日早朝,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容不得半分馬虎和懈怠,他繼位十幾年來,不上朝的日子加起來不超過十天,人們以為這是他勤政的表現,但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對儀式的熱衷,所以朱慈烺很佩服那些朝臣,崇禎還年輕,那些朝臣可大部分都是六七十歲的老頭,每天被崇禎這么操練,居然也能堅持下來。
明代的朝會分為三種,大朝、朔望朝、常朝。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其性質也是朝賀,同樣不討論政事。
百官站在門外,崇禎坐在在皇極殿的門廊中接受百官見禮,見禮完畢,擺駕右順門的便殿,百官有事入奏,無事就回各部辦公。至于為什么在皇極門舉行,是因為周禮中天子“內朝”在路寢門之外。大明朝這樣做是興復周禮。
是皇太子!
不是說他們不知道皇太子的存在,而是皇太子出場的方式,讓他們瞠目結舌。
而對皇太子的評價,也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一種認為他暴虐,不似仁君,一百人說殺就殺了,未來怎么可能仁義治天下?另一種則認為他睿智果決,行霹靂手段,會是大明的中興之主。兩種評價產生兩種不同的心態和行為,今日的奏章比往日多了三成,這多出的三成,都是沖著皇太子去的,有人彈劾,有人稱贊,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皇太子本人會跟著皇上出現在朝堂。因此,那些上表彈劾皇太子的人,心里就忍不住就有點嘀咕了,就好像打人不打臉,背后罵人和當面罵人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特別是首輔周延儒,大學士陳演、謝升、魏照乘。
周延儒是奸相,陳演、謝升是軟骨頭,分別投降了李自成和滿清,陳演還勸李自成稱帝,魏照乘才能庸劣,崇禎十六年被言官彈劾而罷職,十七年北京城破,他徒步走到南京,卒,算起來也是我朝馬拉松運動的先驅者。
內閣如此,可想崇禎十五年的朝政糜爛到何種地步。
魏藻德最有名的就是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即將兵臨城下,崇禎帝問他該不該南遷?身為首輔,他居然一言不發,只是不停的叩頭,等到李自成進京,他立刻就投降了李自成,原以為有富貴,不想李自成根本不待見他,劉宗敏將他拿入獄中,拷問銀兩,最后活活的被拷死了。
這種朝臣,該殺。
吳甡是東林黨人,不過和大多數東林黨人夸夸其談,只擅長政治斗爭不同,吳甡還是很有干才的,擔任陜西、河南巡按之時,多能撫恤百姓,安定地方。
河,就是黃河。
十七年,充軍途中的吳甡聽到崇禎吊死煤山后,肝膽俱摧,大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