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只為清名
如果是往日地位穩固之時,又或者沒有校場之行,對太子殿下的手腕有所了解之后,以陳新甲的本意,是絕對不會趟這譚渾水的,但現在太子向他望來,他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一來兵部有協理京營之責,二來太子是國本,惹了國本,就算能躲了今日,以后怕也是跑不掉了,于是心一橫,越眾而出,朗聲道:“陛下,臣有本。”
“陛下,京營乃是天子親軍,歷來總督提督的人選都是陛下乾綱獨斷,外臣不得干預,剛剛吵擾之臣,皆是無知,此其一;其二,太子英明神武,有成祖文皇帝之風,除太子外,滿朝文武,再無一人能清除京營之積弊,臣昨日隨太子在城外校閱,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其三,成國公定國公執掌京營多年,對京營情勢最是了解,兩位國公舉薦太子,必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其四,我大明開國以來,雖然沒有太子京營撫軍的前例,但太子領軍卻并非沒有,同時也沒有不許太子撫軍京營的規矩,無規矩,則可行,因此臣以為,太子到京營撫軍,并沒有什么不妥!”
陳新甲是本兵,代表是兵部,他后面的三個理由雖然有歪,有湊數的嫌疑,但第一條卻是實實在在,京營是天子親兵,協政總督的任命是天子的專權,外臣無權干涉。
朱慈烺暗暗松口氣,陳新甲真是一把好槍,看來在這朝堂之上,還是少不了他。
在這朝堂上,他乾綱獨斷的機會太少,總是被群臣左右,又或者被名聲左右,有太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最后都浪費掉了。
一名緋袍大臣越眾而出,大聲贊同。
朱慈烺有點小激動,心想這位贊同我的大哥是誰啊?我要給他升官!循著聲音看過去,不禁微微笑了。
也難怪,滿朝文武,也就他有點見識了。
吳牲也是東林黨,這一次能擔任兵部右侍郎,還是東林黨上下活動的結果呢,想不到吳牲卻胳膊肘子往外扭,在朝廷上公開跟他們這些東林黨做對。
“臣附議!”又有官員站了出來,贊同太子撫軍京營。
內閣四臣里的陳演、謝升、魏照乘相互看了一眼,三人都沒有說話,他們都是老油子,對京營之事,歷來都是敬而遠之,何況還關系到太子,皇上又明顯是默許了,他們就更是要緊閉嘴唇,明哲保身了。
“傳旨,太子京營撫軍,統領京營連同上直二十六衛所有將士!”
“兒臣遵旨!”
事情已經定了,但不想到這種時候,居然還有人提出反對。
朱慈烺還跪在地上呢,這時不得不轉頭看。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
崇禎十七年,崇禎想要“君王死社稷,而奉太子南遷”的時候,就是這位兵科給事中光時亨,跳出來說了一句名言:“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他把太子比作當年自立為帝的唐肅宗,將崇禎比作唐玄宗,而提議太子南遷的官員則是心懷鬼胎,想要架空崇禎皇帝,奉太子到南京去登基,此言一出,誰還敢再堅持奉太子南遷?于是,南遷一事遂破局,大明朝失去了最后一絲可能會延續國祚的機會。
光時亨大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