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逋賦原因
“太子,你的意思呢?”崇禎看向朱慈烺。
雖不滿意,但可接受。
不過朱慈烺還是低估了鹽商鹽幫對朝廷的影響力,低估了大明官場的腐敗程度,還有朝局的詭譎多變性。
當然,那是后話了。
朝臣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
見眾臣都達成了一致,崇禎也不再猶豫了,站在龍座前,精神抖擻的說:“那就擬旨吧。以太子鹽政改革四策為藍本,戶部速速擬出一個施行的方案,盡快在全國推展開來。”
首輔周延儒為首,朝臣們又都跪了下去。
鹽政之事,等于是確定了。
真乃朕的麒麟兒啊!
“什么原因?”崇禎臉色嚴肅,對于逋賦,他歷來都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催收逋賦的圣旨。歷史上,一直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打進北京的前一個月,崇禎還下發圣旨,催收江南逋賦,但圣旨下了這么多,卻效果平平,每年的稅收,連七成都收不夠。
朝臣給不了他答案,也許麒麟兒能給。
“慣性!”
“慣性?”崇禎皺起眉頭。
“久而久之,就成了慣例,一百畝地,習慣成自然的只繳納八十畝,甚至五十畝的稅。父皇或許有印象,崇禎元年的田畝賦收的最多,為什么呢?因為那一年減免了全天下過去五年所有的欠稅,也就是說,過去五年的欠稅朝廷不要了。恕兒臣直言,此乃惡例,此例一開,那些過去五年里老老實實交稅的地主,都感覺吃了虧,從此也紛紛開始逋賦,大家都在想,也許明年又會減免欠稅呢,所以干嘛全部都交呢?”
朱慈烺卻不知道父皇的感受,他繼續說:“這些逋賦者都是與當地官員關系良好之人,甚至很多是在當地極有聲望的名門望族,家族中多人在朝中為官,地方官員不敢對他們催稅。前年時,父皇免了河北三府逋賦,再次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于是去年的逋賦者,又比前年多了一些……”
今日早朝,朱慈烺一直在打戶部的臉,前面還是繞著圈子打,但現在卻是直接打了。
陳演再一次的呼喊。
但太子說的一點都沒錯,逋賦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家族,地方官員拿他們沒辦法,朝廷中又有他們的家人或者是親友,相互照應掩蓋,因此,他們年年都可以逋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