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寧遠山海
和陳新甲不同,吳甡可是東林中人,如今在朝的東林人中,屬蔣德璟和吳甡官職最高,隱隱是東林領袖,攻擊別人也就算了,攻擊自家的領袖,顯然不是東林人愿意做的。即使在前幾天的早朝上,吳甡贊同朱慈烺的追逮三策,東林人心里很憤怒,但表面上卻也沒人攻擊吳甡。
只有王宏祚三人很是堅持,看他們的義憤樣子非是扳倒陳新甲不可。大學士謝升站出來厲聲呵斥,要三人退下,但三人卻越發的堅持,大有今天不懲治陳新甲,我等就要撞死在階前的架勢!
殿中目光齊刷刷看向朱慈烺。
龍座上,崇禎面無表情的點頭。
朱慈烺表情堅定,聲音清楚。
吳甡默念了一遍朱慈烺剛才所說的一句名言。
這十六個字不是朱慈烺的原創,而是前世里某部電影里的臺詞,朱慈烺覺得很有道理,都拿出來用了。
次輔陳演,謝升和魏照乘也都站出來附議。
大勢如此,王宏祚三人再無法堅持,王宏祚孤臣烈子般的哭嚎了兩嗓子,控訴了一下兵部的罪行,終于是退下了。
崇禎暗暗松了一口氣,本來他心里很忐忑的,不過隨著早朝的進行,尤其是清流的攻擊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猛烈的時候,他心情漸漸冷靜下來,而朱慈烺的奏言和內閣的附議,則是讓他徹底放松。
清流們再是不滿,也不敢抗旨。
錦州為界,往東為遼東,往西為遼西,錦州已失,遼東全數為建虜占領,建虜的兵鋒很快就會指向遼西。
兵部右侍郎吳甡皺著眉頭。
吳牲本來想要拋出他“放棄寧遠,全力固守山海關”之策,見朱慈烺不停的使眼色,終究是長嘆一聲,什么也沒有說。
寧遠議論的熱鬧,但卻沒有人關心杏山塔山兩地軍民撤退路上可能遇到的險境,朱慈烺暗暗嘆口氣,大明朝堂上,熱血激憤的人太多,心思細膩,真正關心百姓的人卻太少。或許在朝臣們看來,杏山塔山兩地區區兩萬人口,根本不值得拿到朝堂上討論,每日里被流賊攻破的縣城州府,哪個不是十萬二十萬?這些小事,各地督撫自行處置就可以了,不必拿到朝堂上。
朱慈烺暗暗苦笑,看來父皇對遼東還是不甘心,還想要敗部復活,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軍事頹敗,想要扭轉遼東局勢,短時間之內根本不可能,唯有養精蓄銳,方有扳回一城的可能。只希望父皇不要再往里面投入更多的本錢了,大明朝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把目光從遼東收回來,專注的看向陜西。
從昨天起,西便門外的粥廠已經是常設,每日下午三點左右開粥,現場搭起了幾個大棚子,五城兵馬司的巡城兵丁在現場維持秩序,整體看起來,秩序還算是井然。
人群之中,朱慈烺看到了吳有性先生的身影,現場五六萬的災民,除了溫飽,防疫工作更為重要,吳有性帶著四個徒弟,正在為傷病的災民免費義診,孟文龍正指揮災民們修建公共廁所,雖然很簡易,但比起災民們的隨意解決,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