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煤窯亂像
雖然有點機心,但看在鞏永固是忠臣,又是自家姑父的份上就不計較了。
好說歹說,好不容易才把鞏永固勸了起來。
歷朝歷代,大明的駙馬爺是最不好做的,一旦做了大明的駙馬,不但本族之人不能再做官,駙馬本人也只是一個虛職,除了朝廷的俸祿,再不許有其他的收入,這和前朝很多駙馬當(dāng)官又做生意,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的情況,完全不同。
駙馬府入不敷出也就很正常了。
“唉,還說什么,臣利益熏心,罪不可赦。”
鞏永固抬起頭,疑惑的看向朱慈烺。
朱慈烺嚴(yán)肅的表情讓鞏永固心頭一震,于是不敢隱瞞,將西山小煤窯之事一一說起。
只聽了三五句,朱慈烺就吃驚:“你說什么?朝中勛親已經(jīng)有三年沒有領(lǐng)到俸祿了?”
為勛親們發(fā)俸祿的是太倉庫,也就是國庫。
鞏永固一講就是半個小時。
比起孟文龍,鞏永固知道西山小煤窯更多的機密。
三年沒有發(fā)俸祿,那些百年傳承,世代有積蓄的勛貴家族還好,像鞏永固這種冊封不過十幾年,根基淺薄的勛貴,在斷絕朝廷俸祿的情形下,雖然不至于揭不開鍋,但生活卻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踏入商界。
朱慈烺也一樣,他和趙敬之集資成立“京惠商行”,說白了,趙敬之就是他掩人耳目的白手套。
“臣和牛靖五五分成,先期投資和日常生產(chǎn)由他負(fù)責(zé),朝中事情由臣打點。”鞏永固說。
明末的煤價應(yīng)該和清初差不多,大約在三文錢左右。
照鞏永固所說,西山小煤窯大約有十多處,房山多一些,大約有二十處。
明史有載,萬歷年間,內(nèi)官監(jiān)監(jiān)官王朝奏開西山煤窯,每年變價五千兩,年終解進,一年有五千兩的利潤交給皇帝,但實際的利潤應(yīng)該遠遠不止這個數(shù)目。萬歷之后,朝廷廢除礦稅,撤回廠監(jiān),西山煤窯由戶部接手,這些年每年能上交多少利潤,朱慈烺不知道,不過猜想一定不會超過五千兩的數(shù)目。
朱慈烺搖搖手:“不急,剛才你說,西山附近最大的小煤窯是定國公徐允禎開設(sh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