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螳螂捕蟬
李晃愕然的抬起頭:“干爹指的是哪一句?”
謀逆!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太子既然接納袁崇煥的舊人,想要翻轉袁崇煥的欽案,不就是可能的跡象嗎。
在這之前,他從沒有想過這一點,或者是不敢想,他只是不甘心放棄眼前的榮華,感覺到太子以后可能不會容他,所以他才想要給太子找一點麻煩,但具體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他心里卻并沒有一個尺度……
李晃站起來,躬身道:“還有一件事要向干爹稟報,太子殿下在京營成立了軍情司,乍一看好像是只管軍情事務,但兒子覺得事情未必就這么簡單,恐怕是有針對咱東廠的意思,所以兒子派人去查了一下,那個軍情司照磨蕭漢俊滑的像泥鰍,兒子盯了他好幾次,才好不容易盯住了他。”
“暫時沒有,”李晃搖頭:“不過兒子覺得他絕不是一個一般人物,外表張狂,但其實卻非常有心機。”
“是,兒子告退。”
王德化卻已經頹然的跌坐到了太師椅里,他為自己剛才的那個大膽念頭而感到震驚……
經過三天的跋涉,朱慈烺終于到達了三河縣。同樣的距離,從薊州走只需要一天半。
第三日的時候朱慈烺收到了崇禎帝的旨意,對他棄北線而走南線,崇禎帝很是不悅,不過并沒有責怪,只是催他速速返回京師。
三河縣縣令帶官員在城外迎接。
所以三河城防不是重點,玉田到三河的崎嶇道路才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上上之選,如果連上上之選都守不住,一個堅固的三河縣又有什么意義?
同樣沒有停留,只稍事休息,大略得看了一下香河城墻,連香河官員都沒有見,就繼續返回京師。
是李若鏈寫來的。
而朱慈烺一共只給了蕭漢俊四萬兩經費。
蕭漢俊還提出要求,要李若鏈想辦法從刑部大牢的死刑犯里撈一個法號叫“戒嗔”的和尚。
李若鏈看不出戒嗔有什么價值,只覺得戒嗔就是一個該死的瘋和尚。戒嗔已經是審理完畢的死刑犯,想要從刑部大牢撈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對蕭漢俊花天酒地、不干正事不滿,所以他傾向不答應。
最后,李若鏈匯報了兩條朝堂的新消息。
倪元璐字汝玉,號鴻寶,浙江紹興府上虞人,大書法家,天啟二年進士,授庶吉士,任編修,曾冒死請崇禎帝廢除《三朝要典》。崇禎八年出任國子祭酒,后被首輔溫體仁嫉妒,不得不去官閑住。周延儒再為首輔后請他出山,他婉言謝絕,但等到十五年末,建虜大舉入關危急京師,朝廷求救兵于天下時,他卻散盡家財,募得一百死士,馳赴京師,得到崇禎帝的嘉許和感動。
自縊死,卒年52。
家人跟著殉節者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