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海瑞難尋
朱慈烺深深望著吳甡:“我的意思,兩淮鹽運使我們攔不住了,但兩個同知一個副使之中,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安排一個清官,并且得是一個能頂住壓力、敢抗上,甚至不惜把命舍在那里的清官,就如海瑞一樣,如此,兩淮鹽政才不會糜爛透頂,鹽政改革也才有緩慢推動的可能!”
只是,太子為何如此篤定丁魁楚是一個大貪官?難道他認識丁魁楚,或者有人密報?
“難找也要找!”
吳甡沉默了一下,忽然道:“臣倒是有另外不同的看法?!?br/>
“兩個同知、一個副使不能全由南京來決定,臣是贊同的。但臣以為,不宜再往兩淮派直官了,若論直,怕沒有人能直過史可法和左懋第,既然他們兩人在兩淮伸不開手腳,那么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思路呢?”
“左懋第只所以察察不順,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揚州官商鐵板一塊,水潑不進,如果能在揚州官場安插一兩個知曉事理的官員,暗中配合左懋第的調查,或許有事半功倍之效……”吳甡道。
吳甡點頭:“是,鹽政弊端短時難查,只有從長計議了。左懋第史可法在明為直,此人在暗為曲,明暗配合,直曲相柔,雙管齊下,查核鹽政弊端,必然有事半功倍之效!”
見太子贊同,吳甡欣然道:“臣正是這么想的。”
“但用誰呢?”朱慈烺忽然想到了一個難點:“沒有合適的人選,怕也是一場空?!?br/>
吳甡道:“人選……臣這里倒有一個?!?br/>
“兵科給事中龔鼎孳?!?br/>
朱慈烺微微一驚。
龔鼎孳,字孝升,安徽合肥人,崇禎七年中進士,受湖廣薊水知縣,崇禎十四年,也就是去年,二十五歲的龔鼎孳政績列湖廣之首,遷兵科給事中,詔入京。途經金陵時,龔鼎孳與名妓顧橫波相識,隨后就情根深種,如膠似漆--明末才子風流,好像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個青樓中的紅顏知己,不然就不能稱為文人大家,侯方域,吳偉業,龔鼎孳乃至錢謙益無不如此。
文士風流,原左庶子吳偉業和卞玉京也曾一見情深,情濃化不開,但吳偉業始終對婚事推諉搪塞,不肯負責,卞玉京只好凄涼出家為道。柳如是與陳子龍被人們贊為琴劍知音,神仙佳侶,哪料轉身之后,陳子龍便另行納妾,柳如是最終選擇了白頭翁錢謙益為夫婿。李香君為候方域苦守閨房,血染桃花,換來的不過年復一年的守活寡……
崇禎十五年后半年開始,龔鼎孳以區區一七品言官,創造了“一月書凡十七上”的紀錄,兩彈首輔周延儒、陳演,耿直無畏。說周延儒“庸駑無材略”、陳演“既庸且刻”。都可謂是一針見血,令周陳二人惱怒不已。
就在龔鼎孳入獄的期間,顧橫波匆匆趕到了京師,如果她是個薄情女子,自然可以一走了之,但她已經認定了這個男人,不離不棄,不斷往牢獄內寄送衣物,守候消息。
而后,龔鼎孳沒有節操的表演開始了,李闖入京時,他投水自殺未遂,結果當了順朝的直指使。多爾袞入京時,他是跪迎者之一,授吏科給事中,遷太常寺少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可謂節節高升。
這樣的人,被乾隆列為貳臣,甚至是叁臣都沒有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