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鬼才薄鈺
另有一種說法,薄鈺精通的都是奇技淫巧和旁門左道,登不了廳堂,所以正史才沒有記載,只有《嘉善縣志》中對這人有比較簡單的記載。
朱慈烺叮囑過田守信,他要找的人,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到京師,立刻就要領人來見。薄鈺風塵仆仆地趕到京師,到京營報到,錦衣衛報給田守信,田守信立刻就把薄鈺帶來了。
就在神機營,朱慈烺接見了薄鈺。
頭戴方巾,穿灰色交領袍,三十多歲,身軀壯偉,面孔方正,不過表情卻頗有惶恐之色,說話好像也有點結巴。
“是,是。”薄鈺緊張的說不出話。
于是朱慈烺就把話題引到了機械天文,尤其是千里望遠鏡之上。
原來在崇禎八年,他還真造出了望遠鏡,雖然是最簡易、觀望距離只有一千米的單凹和單凸透鏡的組合,但卻已經是望遠鏡的雛形了。至于玻璃鏡片的來源,乃是他從佛郎機商人手中購買到的。
聽了薄鈺的話,兩人都是驚奇,尤其是湯若望,他瞪大了藍眼睛:“上帝啊,你真的造出了千里鏡?”不敢相信,于是他連續提出疑問,薄鈺一一解釋,對答如流,湯若望這才相信了,不停的畫著十字,向上帝匯報。
這一下輪到薄鈺激動了,雙手捧著單筒望遠鏡,漲紅著臉,“臣臣臣……”了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個字來。
雖然薄鈺制造出的望遠鏡很簡易,很不成熟,比之眼前的這只西洋望遠鏡差的太遠。但基本原理卻是一樣的,只要加以時日,給薄鈺支持,又有湯若望幫助,令薄鈺復制眼前的望遠鏡并不是一件困難事。
其實玻璃的制造并不復雜,和大明的琉璃制造過程差不多,只不過使用的原料不同,配比不同,朱慈烺恨自己知識不夠豐富,如果他能把玻璃配料和配比記下來,交給工匠們制造,眼前的局勢也許就大不一樣了。
“臣遵命。”
這一刻,他一點都沒有結巴。
朱慈烺卻是輕輕嘆,像薄鈺這樣的精通奇技淫巧和旁門左道的人才,大明究竟還有多少呢?因為士林和朝廷的偏見,他們不受待見,默默無聞,甚至是潦倒一生……他們死掉了,成果流失了,原本可能會點亮中華科技的火花歸于黑暗,再無人知曉。直到四百年后,科技和網絡大潮來臨,人們才從只言片語的模糊記錄中發現,哦,原來我祖上也曾經闊過啊……
其實他還算是幸運的,起碼野史上寫了他一筆,很多像他這樣的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中國實用科技的研究和使用,逐漸落后于西方。
大的政策還做不到,只能先從小處做起。
和宋應星畢懋康一樣,朱慈烺也為薄鈺在火器廠準備了一間“工作室”,配備專門的仆人和書童。除了保密,也是希望三個實用技術者可以共同切磋、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