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識人之術
六個千總隊,將近九千人,人人面色黝黑,身體強壯,全身甲胄裝備齊全---畢竟是京營,皇帝陛下的親兵,在太子撫軍、朝廷全力支持的情況下,兵強馬壯也不是太意外的事。真正讓左良玉震撼的是,他從這九千人身上,看到了一股精銳之師才會有的膽氣!
俞大猷曾說:教兵之法,練膽為先;練膽之法,習藝為先。藝精則膽壯,膽壯則兵強。
只有操練刻苦、技藝高超的百勝之軍,膽氣才會充盈。一聲令下,必勇往直前,無人能當。沒有本事的弱兵,遇上強敵,不等交手就會心生畏懼,喪失了膽氣。膽氣沒有了,身手必然畏縮,陣列必然不固,那么戰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關鍵原因,還是兩個字:膽氣。
“太子所練都是新兵,怎會有如此的膽氣?”
驚異之后,左良玉心里的傲氣一下就削減了不少。對魚臺縣之戰的勝利,也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原來,朝廷也是有強兵的。
精武營之后就是拉著輜重軍需的馬車大軍,由右柳營一萬一千名將士護衛,整個車隊綿延十幾里,從東門口一直到原野的官道上,虎大威等總兵立刻就興奮起來,看來太子殿下不但是帶來了七十萬兩的餉銀,各種軍需糧草怕也是有不少啊,大明軍隊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人,而是糧餉和軍需,太子帶了這么多輜重,各部后勤可以無憂了。
輜重之后,眾總兵又看到了一個驚奇。
此次出京,在太子的命令下,李順將神機營的一百多門各式佛郎機炮全部都拉了出來,分裝在了一百多輛馬車之上隨行助陣,小的單匹馬,大的雙匹馬,從京師到山東又到河南,一路都是平原地形,走的又都是官道,因此行進速度一點都不慢。
開封之戰,火器是致勝的關鍵,而火藥是火器的根本,因此火藥絕不能出任何的意外,太子知道李順是一個膽小謹慎的性子,將看守火藥的重任壓到他的肩膀上,正是合適。
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出京了,這種帶著大炮奔波千里的辛苦,更是生平第一次經歷。疲憊中有些惶恐,但又有些興奮,他深知這一百門火炮的威力。一旦在戰場上擺開了,對流賊展開轟擊,絕對能給流賊造成巨大傷亡。一旦有了戰績,他李順不就有功勞了嗎?
當看到神機營的火炮時,保定總督楊文岳是最激動的,他麾下的標營全部都是車營兵,以火器為主,但火炮數量嚴重不足,火槍質量也沒有什么保證,加上成軍時間不長,士兵們操作不夠熟練,戰力一直都不高,到了戰場上,時時需要虎大威的保護。如果能和神機營相互配合,有神機營的火炮相助,軍營兵的戰力必然能提高不少。
神機營之后,是打著“工”字旗的工兵營,見到一個個扛著鐵鍬鐵鎬,但卻精神抖擻的農民,眾人都是吃驚,軍中有民夫不奇怪,但打著旗號,還能保持基本隊列的民夫就少見了。
丁啟睿和楊文岳相互一看,楊文岳輕輕道:“太子殿下非同常人,心思非我等所能揣測。”
沒有打“代天出征”的大旗,四百武襄左衛的精銳騎兵和八十名錦衣衛護衛著一個銀盔銀甲、玉面朱唇的少年和一名穿著大紅袍服的文臣在前方出現。此外還有幾名勁裝武將和一些身著儒衫的文士幕僚隨行。而太子的馬隊之后,三百名騎兵正在遠處游弋,顯然是斷后之兵。
朱慈烺坐在馬上,望著跪在馬前的一眾文臣武將,從丁啟睿楊文岳,一直到左良玉虎大威。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從年紀和袍服卻可以分出幾人的身份,丁啟睿是督師,身形較為圓胖,楊文岳卻是瘦高,左良玉是平賊將軍,披掛的甲胄明顯比虎大威更精美。
“讓諸位久等了,都快起來吧。”
丁啟睿等人都是受寵若驚,用眼角的余光偷覷太子的面容,但卻也不敢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