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處置逮賦
現在,戶部吏部,都察院都說了自家的意見,該內閣做總結了。
比起吏部和都察院,內閣的處置比較適中,除了斥責和罰俸之外,所有不夠五成的御史言官,明年要繼續出京,仍往原地區追逮賦,追不到八成,不得回京;而五成之上的則是要抽簽交換地區,任務也是八成。總之一句話,明年御史言官大部分還是要出京,而且最少又是一年。
朱慈烺心中卻是明白,作為首輔的周延儒其實也不希望言官在朝中礙手礙腳,原因也簡單,在大明朝,能令首輔低頭的,除了皇帝之外,就只有言官了,連張居正那樣的牛人,在被言官彈劾之后,也不得不暫停職務,向皇帝上疏請罪,至于那些被言官彈劾,立刻就上疏辭職的首輔,更是數不勝數。
也因此,雖然明白周延儒的機心,但朱慈烺并不點破。
朱慈烺心中一動,登時明白,對言官的處置,周延儒和父皇肯定已經是商量過了,所以父皇才會毫不猶豫的準許。
最重要的是,言官們出京一年,只收到三五成的逮賦,這實在是讓崇禎帝憤怒,他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如果令言官們舒舒服服,來年繼續留在京師,那以后再令官員出京,官員們還會盡心嗎?
“是,”
處置了出京的言官,接下來的議題是所有人都關注的重點,那就是關于逮賦者的處置。
這一次催收逮賦,只收到了歷年的五成,也就是說,有相當多的逮賦者不懼朝廷的命令,沒有清償逮賦,而他們的直系親屬為朝廷官員的為數不少,現在,朝廷是不是要按照年初的命令,將他們全部免職呢?
但內閣和朝臣卻大為緊張,因為如果照年初的執行,全國將有一百多個官員被免職(原本更多,但朝廷命令下發之后,害怕丟官的官員都悄悄地將逮賦補上了),但如果再不準科舉,影響到的士子卻將近有十萬,江南各地必然掀起動蕩,內閣和朝臣,又百分之七十都是江南人士,每每收到親朋好友的書信,每一個人都是臉色鐵青,也因此,從一開始,內閣和朝臣對江南追逮的工作就不是太積極,坐視御史言官在江南毫無成果,現在結果出來了,在暗罵江南士紳不知好歹,同朝廷做對的同時,他們卻也必須想方設法的為此事善后,既要保住朝廷顏面,也要為逮賦的江南士紳留一條出路。
這中間,朝里朝外,江南士紳不停的游說內閣和朝臣,希望能高抬貴手,放江南士紳一馬。這些壓力,最后都延導到了崇禎帝的身上。雖然貴為皇帝,但崇禎帝骨子里卻是一個士大夫,對自己的名聲極為看重,非常擔心朝廷逼迫太急,會激起江南的民怨,如果朝廷財政一直困難,他說不得會狠下心腸,對逮賦的江南士紳給予重責,但是當太子從張家口收入千萬兩的銀子,朝廷財政得到暫時緩解之后,崇禎帝的心就又軟了。
他隱隱已經猜到,父皇一定會做一些妥協的。
崇禎帝陰沉著臉,不看林欲輯,也沒有看周延儒,而是看向身邊的王之心:“宣旨吧。”
王之心取出圣旨宣讀。
圣旨的開頭,首先嚴厲的斥責了逮賦的江南士紳,從圣人說到家國天下,將他們罵的狗血噴頭,接著,話鋒一轉,說朕本來要嚴厲處罰你們,但太子求情,于是朕決定網開一面,再給你們一年的時間,明年年底,有余財而不繳納逮賦者,再執行本人和家族三年之內不得參加科舉的政策,什么時候還清,什么時候準許,而一應的“滯納金”一錢也不能少收。
朱慈烺靜靜聽,心情很復雜。
也因此,父皇要在圣旨中提到他的名字,為他緩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