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瞿式耜
對太子所問,施瑯就自己所知,小心翼翼的回答,雖然施瑯本人并不是鄭氏集團的高層,但他的叔叔施福乃是鄭芝龍的親信,跟隨鄭芝龍多年,對鄭芝龍的底細知之甚深,從叔叔口中,施瑯知道鄭芝龍不少的事情。
鄭芝龍少小落魄,性情逸蕩,跅弛放縱,《臺灣外記》說他不喜讀書,好拳棒,這一點在施瑯口中得到證實。因與父親的小妾私通被逐出家門,在母親的安排下投奔舅父黃程。后來因緣際會之下投靠了大海商日本平戶華僑李旦,李旦很欣賞鄭芝龍,認為干兒,賦予重任,隨后鄭芝龍開始了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只十年不到,就發展成為華東與華南海域的唯一強權。
所以鄭芝龍絕不是一個膽小怕事之人。
在明末那段風雨飄揚的日子,雖然北方大亂,流賊四起,但鄭州龍的日子卻過的極其滋潤,甲申國變,南京投降之后,鄭芝龍擁立隆武帝,更是一躍成為了掌握內外的權臣,但鄭芝龍胸無大志,更沒有國家民族的堅定立場,凡事都以個人利益為第一考量,他對隆武帝,始擁之,終棄之,導致隆武朝很快敗亡,之后又不顧家人部將的勸告,投降清廷,最后卻由被清廷斬于北京,政治眼光和品格,實在不怎樣。
但鄭芝龍并不是一無是處,他最大的功績當然就是培養了一個好接班人,鄭成功從小接受正統的中華教育,雖在日本長大,但卻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明人,由此可知,鄭芝龍對華夷之辨還是很清楚的,不然也不會對兒子要求這么嚴苛,但為了自身利益,為了保住鄭家的榮華,他還是投降了異族的清廷。
施瑯說的很隨意,但朱慈烺卻是心中一動,立刻問:“你們總鎮最尊敬的大儒是誰?”
朱慈烺卻已經是想到了一個人。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鄭成功進入南京國子監,并拜東林領袖錢謙益為師,不管錢謙益在南京投降中多么的不堪,但就傳授弟子來說,他還是稱職的,錢謙益還特意給鄭成功取了個名字叫大木,意思是是大木誠天,我們現在天都要塌了,你要做一個擎天柱。
由此可知,鄭芝龍對錢謙益的名字應該是久仰的,而錢謙益這個人骨頭雖然不夠硬,但嘴皮子卻相當厲害,以他的地位和身份,如果能到泉州走一趟,配上朝廷“查案”的御史,雙管齊下,一軟一硬,說不得能讓鄭芝龍老實起來,不再騷擾東印度公司的商船。
瞿式耜,一代名臣,字起田,號伯略,別號稼軒。常熟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榜進士。初授吉安永豐知縣,任職期間實施利民政策,政績卓然,1628年(崇禎元年),任戶科給事中,七個月里,連上二十多封奏疏,奈何當時黨爭紛錯,政局復雜,瞿式耜陷入黨爭旋渦,受其師錢謙益牽連,不得不掛冠回家。
其后,瞿式耜一直留守桂林,初次擊退清兵的進攻,奈何,南明幾個皇帝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將兵更是各自為戰,內訌不斷,瞿式耜
1650年(順治七年、永歷四年)正月,南雄被清兵攻破。永歷帝逃向梧州,城中兵馬都到逃盡,但瞿式耜卻不走,決意死在桂林,他整理衣冠,身著大明官服,端坐在衙門里。
張同敞,名相張居正之曾孫。
即便是在關押中,瞿式耜和張同敞也毫不屈服,瞿式耜甚至秘密給舊部焦璉寫信,要其襲擊桂林。
就南明諸臣來說,瞿式耜的戰略眼光雖然不如堵胤錫,對郝永忠、忠貞營等大順軍余部缺乏包容,但就對地方治理能力和節操來說,卻也是前三名的。
瞿式耜現在是詹事府右春坊的左諭德。
瞿式耜能順利被啟用,除了朱慈烺的暗中活動,也和蔣德璟入閣有很大關系,蔣德璟是東林人,瞿式耜也是東林,雖然首輔周延儒不喜歡東林,但他能成為首輔,是東林多方活動的結果,投桃報李,對蔣德璟提出的一些東林人的起用,周延儒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反對。
朱慈烺將這些賦閑的名臣調入京中,就是想要就近觀察,看他們是真的有才能呢,還只是盛名在外,就像劉宗周那樣,只知道“孔孟之道”,但卻不能學以致用的迂腐之臣?